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有限初始变形结构的屈曲理论及可拉伸性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赵宏宇
答辩日期2021-05-18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苏业旺
关键词柔性电子,屈曲理论,有限初始变形,厚截面互联导线,有限元
学位专业固体力学
其他题名Buckling theory and stretchability of structures with finite prebuckling deformation
英文摘要

    柔性电子器件在健康医疗、智能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力学结构设计是无机柔性电子器件实现可变形能力的关键,薄膜屈曲互联导线被大量采用来实现器件的可拉伸性。研究发现,厚截面互联导线在部分工况下可以提供更好的力学可拉伸性,且同时具有更优异的电学和热学性能。与薄膜屈曲互联导线不同,厚截面互联导线在屈曲前会发生较大的初始变形,所以我们称这类结构为“有限初始变形结构”。本论文系统研究有限初始变形结构的屈曲理论和可拉伸性优化设计,具体如下:

    细长欧拉压杆等结构在屈曲前的变形通常很小,所以传统的屈曲理论和数值方法中通常忽略了屈曲前变形的影响,只考虑了屈曲前应力的作用。而我们发现厚截蛇形面互联导线在屈曲前会发生很大的初始变形,这对屈曲临界载荷的确定至关重要。虽然近一百年来屈曲理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目前还没有考虑屈曲前变形的屈曲理论,为此有必要建立考虑屈曲前变形影响的有限初始变形屈曲理论。本文通过拉伸实验测得了不同厚度蛇形互联导线的屈曲临界位移载荷,澄清了传统屈曲理论和数值方法由于忽略屈曲前变形的影响而引起较大误差(梁截面厚宽比为0.6时,传统屈曲理论会产生超过50%的误差)的原因。系统建立了考虑屈曲前变形的三维空间直梁的有限初始变形屈曲理论,用以分析梁在弯曲、扭转和拉伸/压缩耦合作用下的屈曲行为。求解了梁的三点弯侧向屈曲、纯弯侧向屈曲和欧拉屈曲三个经典问题。结果显示有限初始变形屈曲理论给出了更为精确的结果,而传统屈曲理论和数值方法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梁截面厚宽比为0.8时,三点弯侧向屈曲临界力结果误差达70%)。

    弹性基体被广泛应用于柔性电子器件,其在某些工况下同样会产生很大的屈曲前变形。本文系统建立了考虑屈曲前变形影响的块体结构的有限初始变形屈曲理论,求解了半无限大弹性平面屈曲和弹性矩形块体结构屈曲两个经典问题。与分步加载卸载有限元方法得出的精确解相比,有限初始变形屈曲理论给出了准确的结果,而传统屈曲理论和数值方法则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半无限大弹性平面屈曲临界力结果误差超过70%)。梁和块体结构的有限初始变形屈曲理论的建立对柔性电子器件可拉伸结构的力学分析、优化设计以及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预应变策略应用于厚截面蛇形互联导线结构设计,系统研究了厚截面蛇形互联导线在基体释放预应变阶段和基体拉伸阶段的有限变形问题。结果表明,理论分析模型和有限元所得结果一致,证明了将预应变策略应用于厚截面蛇形互联导线可进一步提升整体结构的可拉伸性;较大的预应变、较长的直线段和较小的弧半径设计可以增强厚截面蛇形互联导线的可拉伸性能;但在基体释放预应变后,较大的预应变会导致厚截面蛇形互联导线产生较大的应变。因此,需选择合适的预应变值(厚截面蛇形互联导线在基体释放预应变后不发生破坏)以达到最优的可拉伸性能。

语种中文
源URL[http://dspace.imech.ac.cn/handle/311007/86620]  
专题力学研究所_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宏宇. 有限初始变形结构的屈曲理论及可拉伸性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力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