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东南林芝地区典型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张旭博2; 徐梦2; 史飞1 |
刊名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0 |
卷号 | 39.0期号:002页码:331 |
关键词 | 土壤细菌群落 土壤真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土地利用方式 农田 青藏高原 |
ISSN号 | 1672-2043 |
英文摘要 | 为研究藏东南林芝地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可深入认识农业土地利用对该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为该地区农业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集藏东南林芝地区2种典型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农田及放牧草地)土壤样品,以自然森林土壤样品为对照,利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和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差异性,并结合土壤理化指标探讨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与自然森林相比,农田和放牧草地土壤中微生物PLFA总量降低了38.7%~51.8%,其中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生物量分别降低了26.1%~47.6%、40.0%~61.1%、44.1%~60.6%和5.2%~31.3%。农田种植显著降低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其丰富度、香农多样性相比于森林土壤分别降低了53.0%和71.4%,而细菌群落的丰富度、香农多样性则显著降低了15.7%和5.1%。农田种植显著增加土壤细菌中放线菌门(A 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但是显著降低了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放牧草地则显著促进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的生长。农业土地利用显著提高土壤真菌群落中担子菌门伞菌纲(A garicomycetes)的优势度,其在农田和放牧草地土壤中的相对丰度分别是自然森林土壤的23倍和19倍,而子囊菌门(A sc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的相对丰度则分别降低了67.7%~89.6%和58.7%~67.4%。基于距离矩阵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在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受到土壤pH值、土壤有机碳、土壤C/N等理化性质的显著影响,并且土壤真菌对环境因子改变的响应比细菌敏感。研究表明,典型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导致藏东南林芝地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和多样性相比于自然植被显著降低,并改变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和结构,而且真菌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比细菌敏感。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54387]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贵州大学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旭博,徐梦,史飞. 藏东南林芝地区典型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0,39.0(002):331. |
APA | 张旭博,徐梦,&史飞.(2020).藏东南林芝地区典型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39.0(002),331. |
MLA | 张旭博,et al."藏东南林芝地区典型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39.0.002(2020):33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