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综合湿度和温度影响的中国未来热浪预估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陈曦1; 李宁1; 黄承芳1; 刘佳伟3; 张正涛2
刊名地理科学进展
出版日期2020
卷号39.0期号:1.0页码:36
关键词热浪 相对湿度 未来情景 湿球黑球温度 中国
ISSN号1007-6301
英文摘要地面空气湿度直接影响人体驱散热负荷的效率,持续高温高湿天气将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基于综合考虑温度和湿度协同作用的热胁迫指数--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定义热浪,利用参考时期(1986-2005年)中国824个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气温和逐日相对湿度资料以及CMIP5多模式相应模拟数据,论文定量描述了未来时期(2076-2095年)不同排放情景下(RCP2.6、RCP4.5和RCP8.5)中国大陆地区可能遭遇的热浪事件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最有效的减排情景(RCP2.6)和高排放情景(RCP8.5)下中国大陆地区的平均热浪日数分别是参考时期的3.4倍和6.6倍,平均热浪强度(一年内所有热浪事件中日平均WBGT指数的最大值)也相对升高了1.6℃和4.9℃,未来时期RCP8.5情景下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的最高年均热浪强度甚至将达到40℃;②虽然青藏高原地区的热浪强度等级低,但是未来时期热浪日数的增加幅度较为显著;③华南、长江中下游以及少数西南地区是综合考虑气温和湿度协同作用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下,未来时期可能发生热浪最严重的地区,如果不考虑湿度要素的影响,那么将极有可能低估热浪在中国华南和东部等湿度较高地区的强度和影响。
语种英语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55113]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曦,李宁,黄承芳,等. 综合湿度和温度影响的中国未来热浪预估[J].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0(1.0):36.
APA 陈曦,李宁,黄承芳,刘佳伟,&张正涛.(2020).综合湿度和温度影响的中国未来热浪预估.地理科学进展,39.0(1.0),36.
MLA 陈曦,et al."综合湿度和温度影响的中国未来热浪预估".地理科学进展 39.0.1.0(2020):3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