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1961~2015年中国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异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苑全治1; 吴绍洪3; 戴尔阜3; 赵东升3; 张学儒2; 任平1
刊名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出版日期2017
卷号47.0期号:011页码:1339
关键词气候干湿状况 干燥度指数 潜在蒸散 气候变化 时空分异 中国
ISSN号1674-7240
英文摘要气候干湿状况由降水量和潜在蒸散ET。共同决定,是表征区域环境特点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气象站实测数据,首先利用FA056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ET_o,然后采用年干燥度指数K(年ET_o与降水量之比)研究了1961~2015年中国陆地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异规律,并讨论了干湿变化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显示:秦岭-淮河一线年降水量和ET_o大致相等(K≈1.0),该线以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大部分区域降水量高于ET_o(K〈1.0),气候湿润;而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远小于ET_o(K≥4.0),气候干燥.全国总体干湿状况围绕平均值上下波动,且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其中存在一段跨度约10年的相对湿润时期(1987~1996年).全国总体干湿状况在3年、7~8年、11年和26~28年的时间尺度上表现出了较强的周期性.气候干湿变化趋势及周期性的区域差异明显,其中西北和青藏高原西部等地区湿润程度增加幅度较大,而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黄土高原等地区干燥程度增加幅度较大,但区域干湿变化的线性趋势大多不显著.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湿变化在8~14年的周期上表现出较强的节律性.降水量是大部分区域干湿变化的最重要影响因子,特别在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干湿变化与降水量高度相关.
语种英语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55321]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四川师范大学
2.重庆交通大学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苑全治,吴绍洪,戴尔阜,等. 1961~2015年中国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异[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7,47.0(011):1339.
APA 苑全治,吴绍洪,戴尔阜,赵东升,张学儒,&任平.(2017).1961~2015年中国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异.中国科学:地球科学,47.0(011),1339.
MLA 苑全治,et al."1961~2015年中国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异".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47.0.011(2017):133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