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裕尔河-双阳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吴金华2; 房世峰1![]() |
刊名 | 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0 |
卷号 | 40.0期号:013页码:4279 |
关键词 | 湿地格局 时空变化 景观指数 增强回归树 驱动机制 |
ISSN号 | 1000-0933 |
英文摘要 | 明确湿地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是开展湿地管理与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利用1980—2015年7期土地遥感解译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景观指数、转移概率矩阵和增强回归树模型定量分析乌裕尔河-双阳河流域湿地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80—2015年间湿地面积持续减少,减少了738 km~2,较1980年减少了16.43%;沼泽地占湿地的75%以上,面积也持续减少。1990—1995年是湿地面积减少速率最大的时段。(2)1980—2015年间湿地景观变化趋势为最大斑块的优势地位降低,破碎度加剧,且空间分布趋于离散,连通性减弱。沼泽地的景观变化特征与湿地相似,而水域与之相异。(3)1980—2015年间湿地损失集中分布在乌裕尔河两岸、双阳河中游及流域尾闾,主要转出为水田、旱地、草地和盐碱地,总的转移概率约为20%。(4)气候因素是导致湿地损失的主要因素,贡献率达到50%。道路修建对湿地损失的影响范围约为1.8 km;高海拔会增加湿地损失的风险;耕地周围2 km的湿地易被开垦;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效遏制了湿地损失。未来湿地损失风险较大的区域为乌裕尔河中游、双阳河中下游及流域尾闾。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55821]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吴金华,房世峰,刘宝军,等. 乌裕尔河-双阳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J]. 生态学报,2020,40.0(013):4279. |
APA | 吴金华,房世峰,刘宝军,盛芝露,&杜加强.(2020).乌裕尔河-双阳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生态学报,40.0(013),4279. |
MLA | 吴金华,et al."乌裕尔河-双阳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生态学报 40.0.013(2020):427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