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地震重定位及震源机制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郭志2; 高星1; 路珍3 |
刊名 | 地震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0 |
卷号 | 42期号:3页码:245 |
关键词 | Changning earthquake sequence double difference relocation W-phase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长宁地震序列 双差重定位 W 震相 矩张量反演 |
ISSN号 | 0253-3782 |
英文摘要 | 采用双差重定位和W震相波形反演方法分析 “地震编目系统”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地震观测报告及区域地震波形数据,对2019年四川长宁地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反演获取了M>4.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重定位结果显示,长宁地震序列沿NW优势方向呈条带状分布,集中分布于5— 10 km深度范围,且发震断层面呈高倾角。震源机制反演结果表明,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S6.0主震的两个可能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节面Ⅰ走向12°,倾角50°,滑动角139°;节面Ⅱ走向131°,倾角59°,滑动角48°,最优矩心深度为7.5 km,矩震级M_W5.74。此外几个M>4.5余震的震源机制也基本与主震类似,均为以逆断为主外加少量走滑的地震破裂事件。综合分析长宁地震序列的重定位、震源机制反演结果以及震中和附近区域的地质构造背景信息推断,本次长宁主震的发震破裂面呈NW–SE走向,发震断层为长宁—双河背斜东北翼发育的逆冲断层。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56065]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3.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郭志,高星,路珍.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地震重定位及震源机制研究[J]. 地震学报,2020,42(3):245. |
APA | 郭志,高星,&路珍.(2020).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地震重定位及震源机制研究.地震学报,42(3),245. |
MLA | 郭志,et al."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地震重定位及震源机制研究".地震学报 42.3(2020):24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