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城镇化与膳食结构变化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鲁春霞1![]() ![]() ![]() ![]() ![]() ![]() |
刊名 |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 |
出版日期 | 2020 |
卷号 | 11.0期号:004页码:358 |
关键词 | 粮食生产 时空格局 城镇化 膳食结构 中国 |
ISSN号 | 1674-764X |
英文摘要 | 粮食生产格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亦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粮食生产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传统的粮食生产南北格局发生变化,"北移"特征明显.1980年南方省区粮食产量占比60%,北方省区占比40%,到2015年北方省区占比56%,南方省区下降为44%;二是东中西部粮食生产呈现"东缩中扩"特征,东部沿海省区粮食生产明显萎缩,中部粮食生产呈扩大态势.1980年东中西部粮食占比分别为38%、36%和26%,到2015年则为27%、46%和27%;三是粮食生产空间集中度增大.1980年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的总产量占比为69.27%,到2015年达到76.18%,粮食主产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力增强.城市化快速发展对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东中部和南北方粮食播种面积此消彼长,增减幅度在7%–8%之间.膳食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格局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粮食消费总量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从1980年的82%下降为2015年的68%;另一方面,粮食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人口直接消费的粮食减少,动物消费的饲料粮扩大.表现为稻谷和小麦种植面积占比下降,饲料粮(主要是玉米)种植面积占比从1980年代的20%增大到36%.未来随着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立,粮食生产的空间格局将合理回归,饲料粮需求持续增加但生产扩大的空间有限.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56101]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鲁春霞,刘爱民,肖玉,等. 中国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城镇化与膳食结构变化的影响[J].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2020,11.0(004):358. |
APA | 鲁春霞,刘爱民,肖玉,刘晓洁,谢高地,&成升魁.(2020).中国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城镇化与膳食结构变化的影响.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11.0(004),358. |
MLA | 鲁春霞,et al."中国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城镇化与膳食结构变化的影响".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11.0.004(2020):35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