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液滴自发旋转动力学研究—液体马达新策略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王占龙
答辩日期2021-05-23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赵亚溥
关键词液体马达, 液滴, 自发旋转, 液态金属, 酸性溶液
学位专业固体力学
其他题名The dynamics of self-rotational droplet: New strategy for the design of liquid motor
英文摘要

  当今社会向智能化、柔性化等方向纵深发展, 社会运作机制发生着深刻变革. 在国家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全面升级以及抢占科技前沿制高点的发展形势下, 作为制造业的核心马达的研究设计成为国家发展、科技强国的战略核心之一. 近些年设备柔性化、微纳尺度化等高速发展, 马达研究逐渐由固体向液体不断演化, 并引发了液体马达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崛起. 目前, 全球范围内, 各个研究机构基于不同机制, 开发和拓展出不同形式的液体马达及其应用场景. 在目前的研究机制中, 大多集中于外加电磁场, 或利用温度场/浓度场梯度以及生物活性粒子群体涌现行为等. 但这些机制在尺度、驱动速度、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不足, 深入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液滴的自发运动及自发旋转在众多方面都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为液体马达的设计提供了优异的载体. 因此, 本文从液滴动力学行为、界面物化诱导液滴自发旋转等现象出发, 对液滴的自发运动及旋转旋转现象进行了深入、系统性的研究, 为潜在的液体马达的设计提供了新的策略.

  在本文中, 首先, 针对酸性液滴在液态金属表面上的自发运动行为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 对其不同的运动状态进行了类别划分, 明确了液滴自发平动和自发转动的实验条件范围. 并对液滴的自发运动行为进行了分析, 确定了其发生自发运动的机理, 并厘清了其内部的流场流动、内部气泡的运动与分布以及液滴边界波动等情况.

  其次, 通过调控实验参数, 在实验中实现了液滴持续稳定的无外驱动自发旋转, 并对液滴在液态金属表面自发旋转的形成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旋转形状形成的模型, 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 同时, 研究了实验参数对液滴自发运动及自发旋转等的影响, 确定了旋转周期及角速度的影响因素. 并对液滴的旋转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 并给出了液滴旋转角速度的数量级估计、液滴发生旋转前后的转动惯量的变化, 以及液滴发生旋转的能量转化效率等, 为利用自旋液滴实现液体马达提供了实验及理论依据.

  最后, 对液滴在液态金属表面呈现出的多瓣旋转及分裂现象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实验中, 通过控制液滴的体积等参数实现了液滴的多瓣旋转和分裂, 包括四瓣、三瓣、两瓣旋转现象等. 实验中, 随着液滴体积的增大, 液滴从四瓣逐渐过渡到两瓣, 同时, 旋转周期也逐渐增大. 实验中, 同时对有注入管和无注入管的情形进行了对比, 并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现象的成因. 本文中发现的这种旋转与分裂现象不需要以往研究中需采用外部设备来驱动液滴旋转, 从而简化了液滴多瓣旋转的实现条件, 极大的提高了该类研究的普适性, 为物理学液滴旋转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并有望为制造步进液体马达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 本文中系统性的研究了物化反应体系下的液滴自发运动及自发旋转行为, 本文的工作对于深入理解液滴的自发运动现象、界面诱导机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并为液体马达、柔性设备驱动装置设计等提供了新的发展策略.

语种中文
源URL[http://dspace.imech.ac.cn/handle/311007/86857]  
专题力学研究所_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占龙. 液滴自发旋转动力学研究—液体马达新策略[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力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