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的蜘蛛香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作用机制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杨雪1; 郭建友2; 李秋雨1; 魏晓嘉1; 李佳园1; 万国慧1; 石晋丽1
刊名中国中药杂志
出版日期2020
页码13
关键词蜘蛛香 创伤后应激障碍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ISSN号1001-5302
DOI10.19540/j.cnki.cjcmm.20201229.401
其他题名Study on anti-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Valerianae Jatamansi Rhizoma et Radix based on molecular docking and networkpharmacology
产权排序2
文献子类实证研究
英文摘要

通过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蜘蛛香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利用文献挖掘获取蜘蛛香主要成分,SwissTargetPrediction,BATMAN及ETCM平台预测药物相关靶点,并通过DrugBank,TTD及CTD数据库搜集PTSD疾病相关基因;取药物-疾病交集基因再利用STRING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根据拓扑学参数筛选蜘蛛香治疗PTSD的关键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通过DAVID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获取网络中的关键靶点与其对应成分,并利用分子对接进行初步验证。分析结果显示网络中包含蜘蛛香抗PTSD的有效成分缬草醚醛、二氢缬草素、缬草三酯、chlorovaltrate K、8-羟基松脂醇、6-hydroxyluteolin、芹菜素、金合欢素、香叶木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山橘脂酸及广藿香醇等47个化合物,CNR1,MAOA,NR3C1,MAPK14,MAPK8,HTR2C及DRD2等94个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9个GO条目(P<0.05),KEGG通路富集得到20条信号通路(P<0.05),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血清素能突触、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多巴胺能突触、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神经营养蛋白信号通路、间隙连接、胆碱能突触、雌激素信号通路、谷氨酸能突触及长时程增强等信号通路。通过分子对接发现氢键、π-π作用和疏水作用可能是其主要作用的形式。该研究通过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以及分子对接技术,筛选蜘蛛香抗PTSD的有效成分,探究其抗PTSD的作用机制,为从中医药中发掘具有抗PTSD作用的药物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CSCD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34094]  
专题心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2.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雪,郭建友,李秋雨,等. 基于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的蜘蛛香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作用机制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20:13.
APA 杨雪.,郭建友.,李秋雨.,魏晓嘉.,李佳园.,...&石晋丽.(2020).基于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的蜘蛛香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作用机制分析.中国中药杂志,13.
MLA 杨雪,et al."基于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的蜘蛛香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作用机制分析".中国中药杂志 (2020):1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