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风险人群共情与动机关系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郑泓
答辩日期2016-06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其他责任者王毅
关键词共情 动机 精神分裂症 社会快感缺失 结构连接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学位专业基础心理学
其他题名The assoc iation between empathy and moti vation in indiv iduals with schizophrenia an d negative sch izotypy
英文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无法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严重影响工作、学业和日常生活。现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共情缺损,表现为难以识别和推断他人的情绪、难以根据社会线索做出恰当的情绪反应。最近,有研究指出患者共情异常可能与其缺乏动机有关。因此本论文通过行为和脑成像研究考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风险人群的共情缺损与动机的关系,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缺损的内在机制。 研究一采用自评量表和行为任务考察共情与动机的关系,分为两个实验:实验一招募 62 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使用IRI和QCAE 量表评估共情使用金钱延迟奖赏任务 ( 和社会延迟奖赏任务 ( 测量寻求金钱和社会奖赏的动机。与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共情与情感共情的缺损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共情与社会动机成正相关,而 认知共情与金钱动机成负相关。实验二招募38名社会快感缺失高分个体及 57名低分对照被试完成 MID/SID 任务及 IRI/QCAE 自评量表,考察分裂型特质高分个体的共情与动机的关系。与对照组相比 ,社会快感缺失高分组 报告更低的认知共情及情感共情 量表得分;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社会快感缺失高分组中认知共情与金钱动机 、 情感共情与社会动机均成正相关。因此,本研究揭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及阴性分裂型特质人群存在共情缺损,且 共情缺损与非社会动机和社会动机有关 。 研究二通过弥散张量脑成像(DTI)考察白质纤维连接,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缺损的内在机制。本研究招募53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3名健康对照,被试完成IRI和QCAE自评量表、弥散张量成像和T1加权像脑扫描。首先进行T1结构像预处理并基于个体的脑结构像信息对DTI进行概率纤维追踪Anatomically Constrained Tractog raphy 。定义共情和动机的感兴趣区( ROI ),计算共情与动机 ROI 之间的结构连接及其与共情量表的相关。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患者与对照组共情 ROI与全脑白质结构连接的组间差异并对具有显著差异的白质连接进行后续 分析考察其与共情分数、临床症状的相关 。 结果表明,共情与动机 R OI 之间存在白质结构连接,其中脑岛尾状核、杏仁核伏隔核之间的白质结构连接与共情量表得分相关。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共情ROI白质结构连接减弱包括喙部前扣带回外侧眶额皮层、楔前叶尾部前扣带回等动机相关脑区的白质连接 ,且患者组异常的白质连接与共情量表得分、临床症状显著相关。因此本研究揭示了共情 R OI 动机 R OI 之间结构连接与共情量表相关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相关的结构连接受损。 综上,本 论文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风险人群的共情缺损与动机有关,且金钱动机与认知共情、社会动机与情感共情之间可能具有独特的关系。脑成像研究进一步发现共情动机相关脑区可能参与共情加工过程且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缺损可能与共情动机相关脑区的结构连接减弱 有关 。这一结果有助于研究者进一步理解精神疾病共情缺损的潜在机制,对于精神疾病社会缺损的临床干预、治疗具有一定价值与意义 。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39598]  
专题心理研究所_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郑泓.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风险人群共情与动机关系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1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