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电芬顿催化膜原位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及界面作用机制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姜雯丽 |
答辩日期 | 2020-12 |
文献子类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王爱杰 |
关键词 | 二级出水,低浓度污染物,电芬顿催化膜,非金属电芬顿,截留增浓-催化降解模型 Secondary Effluent, Low-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Electro-fenton Catalytic Membrane (Efcm), Metal-free Electro-fenton (Mf-ef), Concentration-degradation Model. |
学位名称 | 工学博士 |
学位专业 | 环境工程 |
其他题名 | In situ removal of refractory organics by electro-Fenton catalytic membrane and mechanism analysis of interface reaction |
英文摘要 | 污水回用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其中残留的难降解有机物仍然具有潜在的环境和健康风险。 膜过滤 技术能够有效截留难降解有机物,是一项较有前景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本研究针对 膜过滤浓液处置困难、膜污染等问题,将电芬顿的原理引入膜过滤体系,并借助石墨烯等碳材料的 导电、催化、稳定、成本低等方面的特性,提出石墨烯介导的 过滤电芬顿催化膜技术。利用电芬顿反应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原位降解,去除 过 滤浓液中的污染物,并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同时,利用微界面上浓差极化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富集作用提高 电 芬顿反应速率。重点研究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及可控化组装,考察复合膜对典型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抗污染性能,揭示 过 滤和电芬顿过程在复合膜微界面上的作用机制,为难降解有机物在复合膜体系中的高效去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
页码 | 198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3587]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中国科学院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姜雯丽. 过滤-电芬顿催化膜原位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及界面作用机制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2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