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SO4对铬污染土的稳定特性及风险评价试验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张亭亭3; 李江山3; 王平3; 薛强3![]() |
刊名 | 岩土力学
![]() |
出版日期 | 2019 |
卷号 | 000期号:010页码:3928 |
关键词 | 铬污染土 稳定化 浸出特性 形态演化 风险评估 |
ISSN号 | 1000-7598 |
英文摘要 | 采用硫酸亚铁(FeSO4)对铬污染土进行稳定化处理。选用浸出试验、Cr(Ⅵ)残留值试验和形态提取试验,研究了粒径和有机质对铬污染土稳定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粒径和有机质对铬污染土稳定特性有较大影响。粒径的减小可显著降低稳定土中Cr(Ⅵ)和总Cr的浸出浓度及稳定土中Cr(Ⅵ)的含量;当污染土粒径小于2 mm时,Fe(Ⅱ)/Cr(Ⅵ)摩尔比为3,稳定土中Cr(Ⅵ)和总Cr的浸出浓度分别为4.68、8.9mg/L,均低于我国《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T5085.3-2007)的限值。有机质添加量的增加可明显降低稳定土中Cr(Ⅵ)和总Cr的浸出浓度及Cr(Ⅵ)的含量。当Fe(Ⅱ)/Cr(Ⅵ)摩尔比为3时,有机质的添加量为5%,稳定土中Cr(Ⅵ)的含量为28.3 mg/kg,低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中工业和商业用地限值(30 mg/kg);当有机质的添加量为10%时,稳定土中Cr(Ⅵ)的含量为4.8 mg/kg,低于居住用地限值(5 mg/kg)。形态提取试验结果表明:粒径的减小可降低弱酸提取态的铬含量,增加可还原态的铬含量,而对可氧化态和残渣态的铬含量影响不大;有机质可促使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的铬转化为可氧化态的铬,而残渣态的铬变化不大。稳定土中铬从活性态向较稳定态转化,是铬稳定土稳定特性和环境风险变化的根本原因。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119.78.100.198/handle/2S6PX9GI/26914] ![]() |
专题 | 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亭亭,李江山,王平,等. FeSO4对铬污染土的稳定特性及风险评价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2019,000(010):3928. |
APA | 张亭亭,李江山,王平,&薛强.(2019).FeSO4对铬污染土的稳定特性及风险评价试验研究.岩土力学,000(010),3928. |
MLA | 张亭亭,et al."FeSO4对铬污染土的稳定特性及风险评价试验研究".岩土力学 000.010(2019):392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