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应力硬脆性围岩开挖损伤区时效性扩展案例分析——特征与机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杨艳霜4; 周辉2; 梅松华4; 张占荣1; 李金兰3 |
刊名 | 岩土力学
![]() |
出版日期 | 2020 |
卷号 | 41.0期号:004页码:1357 |
关键词 | 开挖损伤区 破坏接近度 时间效应 智能反演 |
ISSN号 | 1000-7598 |
英文摘要 | 硬脆性围岩在开挖完成后,其强度在高应力的影响下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这导致围岩开挖损伤区的发展也呈现出与时间相关的特征。在岩石强度时效性演化模型的基础上,以锦屏二级水电站试验洞钻孔摄像、声波、变形监测等开挖损伤区实测结果为目标函数,采用正交设计方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粒子群优化算法等方法,建立了考虑时间效应的LSSVM-PSO智能反演分析方法,并以锦屏二级水电站试验洞为例,研究了开挖完成后的25 d里,围岩强度在高地应力条件下的时效性演化特征,进而获得这一时段内开挖损伤区扩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高应力地区,隧洞开挖后,围岩损伤区的主要扩展方向受地应力控制,且最大扩展方向为最小主应力方向,且破坏区(破坏接近度FAI≥2)也集中于该方向;(2)开挖损伤区面积随时间近似呈S形曲线变化,表明开挖损伤区初始发展较为缓慢,随着时间推移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最后又逐渐趋于稳定;(3)开挖后第3~10 d为开挖损伤区快速增长阶段。该研究成果对高应力地区硬脆性围岩开挖损伤区时效性演化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119.78.100.198/handle/2S6PX9GI/27052] ![]() |
专题 | 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 |
作者单位 | 1.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3.湖北工业大学 4.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杨艳霜,周辉,梅松华,等. 高地应力硬脆性围岩开挖损伤区时效性扩展案例分析——特征与机制[J]. 岩土力学,2020,41.0(004):1357. |
APA | 杨艳霜,周辉,梅松华,张占荣,&李金兰.(2020).高地应力硬脆性围岩开挖损伤区时效性扩展案例分析——特征与机制.岩土力学,41.0(004),1357. |
MLA | 杨艳霜,et al."高地应力硬脆性围岩开挖损伤区时效性扩展案例分析——特征与机制".岩土力学 41.0.004(2020):135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