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施肥处理对黄土丘陵区农田土壤酶活性 和水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丁少男1; 薛萐2; 刘国彬2
刊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出版日期2015
卷号34期号:11页码:2146-2154
关键词黄土高原 单位有机碳酶活性 施肥 酶活性 水溶性有机碳
英文摘要

为了评估长期施肥处理对黄土丘陵区川地农田土壤酶活性以及水溶性碳、氮的影响,以黄土高原安塞站川地农田定位试
验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以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酶活性和单位有机碳酶活性作为评价微生物活性新途
径的可行性,以及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总氮和水溶性碳氮比的变化特征。试验共设九个处理,分别为N(氮肥)、P(磷肥)、M(有机肥,
羊粪)、N+P、N+M、P+M、N+P+M,另加空白对照CK(不施肥)和裸地BL(无作物,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除了过氧化氢酶,其他三种
土壤酶活性都是表层高于下层,而且有机肥参与的处理土壤酶活性要显著高于化肥处理。初步分析发现有机质含量越高,单位有机
碳酶活性值越低。长期施用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和水溶性氮的含量,WSOC/WSTN 对于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要
比C/N 更为敏感。相关分析表明,水溶性有机碳、水溶性氮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与脲酶、蔗糖酶、磷酸酶三种酶都达到极显著相关
关系,与过氧化氢酶未达到显著相关。总体研究发现,施化肥并不能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但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及水溶
性碳、氮含量,施肥方式的差异影响着土壤酶活性;单位有机碳酶活性的响应规律和传统酶活性的规律并不一致,其机理还需进一
步研究。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9496]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丁少男,薛萐,刘国彬. 施肥处理对黄土丘陵区农田土壤酶活性 和水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34(11):2146-2154.
APA 丁少男,薛萐,&刘国彬.(2015).施肥处理对黄土丘陵区农田土壤酶活性 和水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34(11),2146-2154.
MLA 丁少男,et al."施肥处理对黄土丘陵区农田土壤酶活性 和水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34.11(2015):2146-215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