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刺槐和油松凋落叶在不同降雨时期 的分解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王云霞4; 刘桂要2; 邓强1,3; 时新荣1,4; 袁志友1,4
刊名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20
卷号40期号:19页码:6872-6884
关键词凋落叶分解 凋落叶质量 季节性降水 气候变化 人工林 黄土丘陵区
英文摘要

凋落物分解是维持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过程,但在雨热同期的黄土丘陵区,不同降雨时期凋落物基质质
量动态对该区不同树种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还不清楚。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基于野外原位分解实验分析黄土丘陵区主要
人工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凋落叶在不同降雨时期的分解特征和分解过程中凋落
叶基质质量的变化与分解速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经过 391 d 的分解,刺槐凋落叶的平均质量损失速率为(51.0±
8.44) mg/d,显著地高于油松凋落叶(36.7±4.83) mg/d;雨季期间两树种凋落叶的质量损失速率均显著地高于旱季,其中夏季
多雨期间凋落叶的质量损失速率最高,冬季微量降雨期间质量损失速率最低。(2)在整个分解过程中两树种凋落叶 C 和 N 含
量都表现为净释放且主要发生在雨季,P 含量表现为释放与富集交替进行;刺槐凋落叶 C/N 比、C/P 比和 N/P 比呈波动的趋
势,油松凋落叶 C/N 比则显著地增加且在夏季多雨期出现峰值,C/P 比呈波动的状态,N/P 比变化较小。(3)不同降雨时期刺
槐凋落叶的质量损失速率与凋落叶 P 含量动态显著正相关,与 C 含量、C/P 比和 N/P 比动态显著负相关。油松凋落叶质量损
失速率与 C/N 比动态显著正相关,与 C、N 含量动态显著负相关,与 N/P 比动态呈负二次函数的关系。这些结果说明黄土丘陵
区刺槐和油松凋落叶在不同降雨时期分解速率之间的差异显著且两树种凋落叶的分解都集中在雨季期间;此外凋落叶分解主
要受到凋落叶 N 含量和 N/P 比动态变化的制约,与刺槐凋落叶相比,N 含量与 N/P 比对油松凋落叶的限制作用更强。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10013]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九江学院,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
3.中国科学院大学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云霞,刘桂要,邓强,等.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刺槐和油松凋落叶在不同降雨时期 的分解特征[J]. 生态学报,2020,40(19):6872-6884.
APA 王云霞,刘桂要,邓强,时新荣,&袁志友.(2020).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刺槐和油松凋落叶在不同降雨时期 的分解特征.生态学报,40(19),6872-6884.
MLA 王云霞,et al."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刺槐和油松凋落叶在不同降雨时期 的分解特征".生态学报 40.19(2020):6872-688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