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杨震1; 黄萱1; 佘冬立2
刊名水土保持学报
出版日期2020
卷号34期号:6页码:178-184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 流域 饱和导水率 土地利用 分布特征
英文摘要

土壤饱和导水率( K s )是反映土壤入渗性能与土壤持水能力的重要参数,为探究流域尺度下土壤 K s
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更好地掌握土壤水文过程与调节机理,选取晋西北黄土丘陵区朱家川流域横
向梯度(上游、中游、下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 70 个样点)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水头法测定土壤
K s ,并获取样点地形因子和其他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建立土壤 K s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PLSR ),分析影响土壤
K s 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1 )除土壤容重和砂粒含量为弱变异外,区域土壤理化性质其余因子均
为中等变异;土壤 K s 在横向梯度下表现为上游 > 中游 > 下游;( 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 K s 差异显著( P <
0. 05 ),由高到低顺序为林地 > 农地 > 草地;( 3 )林地( VIP=1. 997 )与草地( VIP=1. 710 )利用方式、土壤容重
( VIP=1.
548 )、土壤有机质( VIP=1. 323 )、大团聚体( VIP=1. 266 )、粉粒含量( VIP=1. 062 )和黏粒含量
( VIP=1.
049 )是土壤 K s 变化的主要因素,林地利用方式影响程度最大。土地利用、土壤性质、地形因子均
是影响黄土丘陵区土壤 K s 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用来模拟预测土壤 K s 空间分布的重要因子。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10045]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
2.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震,黄萱,佘冬立. 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水土保持学报,2020,34(6):178-184.
APA 杨震,黄萱,&佘冬立.(2020).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水土保持学报,34(6),178-184.
MLA 杨震,et al."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水土保持学报 34.6(2020):178-18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