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世中期中国古人类演化区域连续性与多样性的化石证据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刘武1; 吴秀杰1; 邢松1 |
刊名 | 人类学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9 |
卷号 | 38.0期号:004页码:473-490 |
关键词 | 更新世中期 直立人 古老型智人 区域连续性 多样性 中国 |
ISSN号 | 1000-3193 |
其他题名 | The morph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regional continuity and diversity of Middle Pleistocene human evolution in China |
英文摘要 | 以往,在东亚大陆发现的更新世中期人类化石被分别归入直立人和古老型智人。这种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化石形态特征以及年代。魏敦瑞对周口店第一地点人类化石研究描述的一些头骨、下颌骨和牙齿特征通常被作为判定直立人的标准。根据这些化石的年代分布,一般将3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晚期作为划分直立人与古老型智人的大致年代界限。近20年来,在非洲、欧洲和东亚新发现了一些更新世中期人类化石,目前古人类学界对中国更新世中期人类化石特征及演化有了与以往不同的认识。最近对大荔、许家窑、盘县大洞、许昌、华龙洞等人类化石的研究显示,近30万年以来东亚大陆人类演化呈现复杂的多样性,将这一时期人类全部归入古老型智人难以准确反映更新世中期中国古人类演化模式及规律。本文结合近年中国更新世中期人类演化研究进展,选择部分具有演化及分类价值的形态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在更新世中期中国古人类化石的表现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更新世中期中国古人类演化模式做了尝试性探讨。本研究发现,周口店、和县、沂源、南京等中更新世早期人类化石呈现有较多的区域性特征,形态特征表现相对稳定;而大荔、金牛山、许家窑、许昌、华龙洞、马坝、盘县大洞等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在化石形态特征表现复杂多样,变异范围大。此外,在这一时期人类化石上发现较多与生存活动、健康、环境适应有关的证据。根据这些发现,作者认为中国中更新世早期组人类演化以形态连续性为主;进入中更新世晚期,中国古人类演化区域性特征减弱,演化模式以多样性为主。一系列新的化石发现和研究证据提示中更新世晚期东亚大陆可能生存有不同的古人类成员。根据目前掌握的化石形态和年代证据,大约30万年前是中国更新世中期演化变化关键时间节点。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6624992 |
源URL | [http://ir.nigpas.ac.cn/handle/332004/38712]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武,吴秀杰,邢松. 更新世中期中国古人类演化区域连续性与多样性的化石证据[J]. 人类学学报,2019,38.0(004):473-490. |
APA | 刘武,吴秀杰,&邢松.(2019).更新世中期中国古人类演化区域连续性与多样性的化石证据.人类学学报,38.0(004),473-490. |
MLA | 刘武,et al."更新世中期中国古人类演化区域连续性与多样性的化石证据".人类学学报 38.0.004(2019):473-49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