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华南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的肇端标志--腕足动物稀少贝组合(Manosia Assemblage)及其穿时分布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戎嘉余; 黄冰
刊名地质学报
出版日期2019
卷号93.0期号:003页码:509-527
ISSN号0001-5717
关键词奥陶纪末 生物大灭绝 腕足动物 稀少贝 机遇种 穿时现象 冰盖影响 环境巨变之初
其他题名An indicator of the onset of the end Ordovician mass extinction in South China:the Manosiabrachiopod assemblage and its diachronous distribution
英文摘要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与冈瓦纳大陆冰盖的形成与消融密切关联的认识已被广泛接受;同时,赫南特贝腕足动物群(Hirnantia Fauna)常被视作这次大灭绝的肇端标志。本文通过对扬子区-全球环境巨变的一个缩影-相关层段的腕足类的研究,改变了后一认识。上扬子区五峰组(笔石页岩相)与观音桥层(介壳相)之间,以及下扬子区新开岭层之中的"混合相地层"(既产笔石,又产介壳相生物),代表奥陶纪最晚期沉积-生物-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过渡阶段,记录了南方大陆冰盖的形成对华南各地影响的开始;只因厚度小、研究少,该段地层及其所含化石群长期未被重视。根据半个世纪积累的材料,本文系统记述了该混合相地层的优势化石腕足类稀少贝(Manosia);根据保存腕螺构造的珍贵标本,证实它是无洞贝目的成员,暂归于无洞贝科;通过识别稀少贝组合(Manosia Assemblage)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探讨它的群落生态、环境及其标志意义。奥陶纪末的华南板块处于一个相对孤立的古地理位置,且稀少贝幼虫的漂浮能力不强,故未能"飘洋过海"离开华南板块一步;尽管如此,东西向从滇东北到苏南,南北向从陕南到黔北,它成为一个机遇泛滥属种,遍布于整个扬子海域,栖居于深水、低能、贫氧的底域(BA4-5)。稀少贝组合的地层历程从上奥陶统凯迪阶顶部(Diceratograptus mirus亚带)到赫南特阶下部(Normalograptus extraordinarius带中下部);其短暂的历程反映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扰动对扬子海域不同地区造成的影响之开始。这里有一个"先浅水、后深水"的穿时过程:①在上扬子区浅水海域,它仅限于凯迪末期,几乎同时迁移到较深水域并延续到赫南特初期;②侵入到下扬子深水海域则是到赫南特早期并在中期灭绝。因此,华南奥陶纪末大灭绝的起步标志不是赫南特贝动物群本身,而是稀少贝组合的出现;大灭绝的肇端并非始于赫南特初期,而是凯迪末期。同时可能也指示大陆冰盖的形成对世界其他板块不同水深海域的影响也不是等时的。赫南特早中期扬子海域生物群分布状况演变得非常复杂。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与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的剧变相伴发生,是显生宙唯一一次与冰川活动有密切关联的特大事件。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448471
源URL[http://ir.nigpas.ac.cn/handle/332004/38888]  
专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戎嘉余,黄冰. 华南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的肇端标志--腕足动物稀少贝组合(Manosia Assemblage)及其穿时分布[J]. 地质学报,2019,93.0(003):509-527.
APA 戎嘉余,&黄冰.(2019).华南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的肇端标志--腕足动物稀少贝组合(Manosia Assemblage)及其穿时分布.地质学报,93.0(003),509-527.
MLA 戎嘉余,et al."华南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的肇端标志--腕足动物稀少贝组合(Manosia Assemblage)及其穿时分布".地质学报 93.0.003(2019):509-52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