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中国空谷期一罗德期菊石壳的形态发育史及其在国际对比中的意义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牟林
刊名古生物学报
出版日期2013
卷号52期号:4页码:459-466
关键词菊石 形态空间 空谷期 罗德期
ISSN号0001-6616
其他题名EVOLUTIONARY HISTORY OF AMMONOIDS ACROSS THE EARLYMIDDLE PERMIAN BOUNDARY IN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GLOBAL CORRELATION
英文摘要基于一些业已报道的中国Kungurian期至Roadian期界线附近的菊石材料(26个属,48个种),对其进行壳的形态空间分析,发现空谷期菊石在形态空间上主要分为三个类型:1)旋环重叠程度D = 0—0. 1,旋环膨胀速率 W=1. 5—2. 5,代表 Saunders 等(2004)的 A 类型;2)D=0—0. 1,W = 3,代表 F 类型;3)D=0. 05—0. 15,W = 4—5,与F类型相比较,具有较大膨胀速率。相对应的罗德期菊石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类型:1)D=0. 1—0. 25,W=1—2,代表A类型;2)D=0.4—0.6,W=1—2,代表C类型。从壳的形态发育史来看,空谷期到罗德期总体趋势是连续的,并没有受到外界大的干扰,同时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罗德期形态空间明显占据了更广阔的位置,代表了菊石演化的新方向),壳不仅变得更加外卷,壳的膨胀速率也有所减小,比如,空谷期存在的膨胀速率较大的第三种类型在罗德期中并未发现。这一趋势在全球早—中二叠世菊石壳D-W等密度图中同样反映出来,说明尽管空谷期—罗德期这一时间段我国存在较多地方性属种(以其特殊的壳饰与缝合线为特征),在国际对比中难以应用,但是从壳的形态发育特征来说,与其它地区对比具有潜在的意义。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5048481
源URL[http://ir.nigpas.ac.cn/handle/332004/38988]  
专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牟林. 中国空谷期一罗德期菊石壳的形态发育史及其在国际对比中的意义[J]. 古生物学报,2013,52(4):459-466.
APA 牟林.(2013).中国空谷期一罗德期菊石壳的形态发育史及其在国际对比中的意义.古生物学报,52(4),459-466.
MLA 牟林."中国空谷期一罗德期菊石壳的形态发育史及其在国际对比中的意义".古生物学报 52.4(2013):459-46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