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地层中的黄铁矿形态及同位素特征初探——以华南埃迪卡拉纪深水相地层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胡永亮2; 王伟2![]() ![]() |
刊名 | 沉积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0 |
卷号 | 38.0期号:1.0页码:138-149 |
关键词 | 扬子地台 埃迪卡拉纪 蓝田组 黄铁矿形态 硫同位素组成 |
ISSN号 | 1000-0550 |
其他题名 | Morphologic and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Pyrite:A case study from deepwater facies,Ediacaran Lantian Formation in South China |
英文摘要 | 地质历史时期新元古代大气氧含量普遍较低。在硫酸盐还原细菌作用下,作为海洋重要的氧化性离子,陆源硫酸根离子有效促进了深层海水的氧化进程。在此过程中,硫元素在硫酸根和黄铁矿之间发生显著同位素分馏,其分馏程度可反推当时古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沉积地层中的黄铁矿普遍具有多种形态,不同形态黄铁矿的形成环境多有不同。如草莓状黄铁矿多形成于底层缺氧水体或沉积物的浅表面,而大颗粒单晶黄铁矿或脉状黄铁矿则多沉积于成岩早期的沉积物孔隙或形成于成岩后期的热液改造。与草莓状黄铁矿不同,大颗粒单晶或脉状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并不能反映沉积时期的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判定沉积地层中不同形态的黄铁矿及形成过程,是获得有效反映海洋沉积环境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基本前提。简要总结了地质历史时期沉积地层中的黄铁矿类型及矿物形成过程,并以华南埃迪卡拉纪蓝田组岩芯样品为例,识别出各个样品中的黄铁矿形态组成特征,对比分析了全岩黄铁矿与样品中大颗粒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岩性样品中黄铁矿的形态种类及含量均存在差异。页岩样品保存有更好形态的自形晶以及草莓状黄铁矿;碳酸盐岩样品中具有较多自形晶以及他形晶黄铁矿,并且其中的少量草莓状黄铁矿遭受后期成岩作用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晶体蚀变。样品中大颗粒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值(δ34ST-pyr)通常显著高于全岩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值(δ34ST-pyr),最大差值可达48.5‰。在利用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来反推当时古海洋环境时,需要区分不同形态黄铁矿,仔细剔除大颗粒黄铁矿,降低成岩期黄铁矿对样品中硫同位素组成的影响。更细致的微区黄铁矿硫同位素分析工作将依赖于SIMS分析测试手段进行。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6660314 |
源URL | [http://ir.nigpas.ac.cn/handle/332004/39286]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3.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胡永亮,王伟,周传明. 沉积地层中的黄铁矿形态及同位素特征初探——以华南埃迪卡拉纪深水相地层为例[J]. 沉积学报,2020,38.0(1.0):138-149. |
APA | 胡永亮,王伟,&周传明.(2020).沉积地层中的黄铁矿形态及同位素特征初探——以华南埃迪卡拉纪深水相地层为例.沉积学报,38.0(1.0),138-149. |
MLA | 胡永亮,et al."沉积地层中的黄铁矿形态及同位素特征初探——以华南埃迪卡拉纪深水相地层为例".沉积学报 38.0.1.0(2020):138-14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