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阿姆河流域生态脆弱性的时空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陈桃
答辩日期2019-06-30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包安明
关键词遥感 中亚 阿姆河流域 生态脆弱性 时空特征 Remote Sensing Central Asia Amu Darya River Basin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学位专业理学硕士
其他题名Analysi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in the Amu Darya River Basin
英文摘要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剧增以及不合理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能力快速下降,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脆弱性是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是反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重要指标。进行区域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时空特征分析,不仅可以正确认识区域生态脆弱状况,了解其时空分布差异,还有助于决策者制定生态恢复策略,对资源环境进行有效利用和管理,对于维持和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几十年,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阿姆河流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该地区出现了如土壤盐渍化、土地退化与荒漠化、沙尘暴和地质灾害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位于阿姆河下游的咸海,曾经引发了全球闻名的“咸海危机”,已经成为世界上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该区域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解决该地区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的热点。另外,阿姆河流域作为 “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区域, 评价该区域的生态脆弱性,对于支持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中亚典型跨境流域的阿姆河流域为例,选择反映研究区植被、水文、气候、地形、土壤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 11 个指标,构建了阿姆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利用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0-2015 年研究区生态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和时空特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 从时间维来看, 1990-2015 年阿姆河流域生态环境呈相对恶化的趋势。研究区大部分处于重度脆弱性状态,重度脆弱性比例的多年平均值为 46.40%;潜在脆弱性、轻度脆弱性和中度脆弱性比例呈相对减少的趋势;而极度脆弱性占比相对明显增加,并在 2005 年达到最大值(28.15%),极度脆弱性占比从 1990 年的 2.58%增加至 2015 年的 16.97%,增幅为 14.39%。(2) 从空间格局来看,过去 25 年阿姆河流域生态脆弱性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流域内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地理格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其中潜在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阿姆河上游的帕米尔高原西北部山区和阿富汗北部的兴都库什山;轻度脆弱与中度脆区主要分布于阿姆河沿岸的农业灌溉区以及流域上游的平原与山地过度带;而重度和极度脆弱区主要集中在阿姆河下游的咸海盆地、克孜勒库姆沙漠和塔吉斯坦东北部的帕米尔高原。咸海严重萎缩,湖底不断暴露,导致咸海湖盆逐渐由重度脆弱区转变为极度脆弱区;阿姆河下游三角洲由轻度脆弱转变为中度脆弱;阿姆河上游的帕米尔高原,极度脆弱性的面积正在扩大。(3) 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变异系数的区域平均值为 0.041,表明研究区生态脆弱性整体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但是一种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稳定状态。 不同地区的变异程度不同,变异程度较高的区域位于阿姆河流域上游,而变异程度较小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阿姆河流域下游。(4)研究区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生态脆弱性差异明显,草地的生态脆弱性(EVI)值变化最大,林地生态脆性最低,裸地和灌丛最为脆弱,研究区生态脆弱程度整体表现为裸地>灌丛>草地>耕地>城市用地>林地的规律。(5) 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在垂直空间上差异显著,在海拔 2500~3500 m 或坡度为 15°~25°的区间上生态环境状况较好,而在海拔低地势平坦或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生态环境最差。
学科主题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15367]  
专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研究系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桃. 阿姆河流域生态脆弱性的时空特征分析[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