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情绪调节神经活动指标预测社会心理应激皮质醇反应和恢复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作者林俐; 湛蕾; 王晓宇; 张亮
出版日期2021-10-31
会议名称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会议日期2021-10-31
会议地点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关键词社会心理应激 情绪调节 皮质醇反应
DOI10.26914/c.cnkihy.2021.042084
页码2
英文摘要

应激反应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找到客观有效的应激反应预测指标对应激易感人群早期筛查和高压环境作业人群的选拔都具有重要意义。情绪调节与应激反应紧密联系,以往研究表明自我报告的情绪调节倾向与急性应激的皮质醇反应相关,但是研究结果的方向并不一致。本研究旨在采用较为客观的情绪调节神经活动指标对应激下的皮质醇变化(包括反应阶段和恢复阶段)进行预测。本研究共招募75名大学生参与实验,最后用于分析的有效数据为72名被试,平均年龄20.4岁,标准差1.26岁。所有被试分两天完成实验。第一天被试到实验室在电脑上完成情绪调节任务(包含观看中性、观看负性、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共四种条件),并同时记录脑电。第二天下午被试到实验室完成应激任务,即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TSST),包括准备、当众演讲和心算三个任务。在应激任务前后我们总共采集10次唾液样本以分析唾液皮质醇含量,并且连续记录应激前后和应激过程中的心率。研究结果表明被试的唾液皮质醇含量在应激结束后10分钟左右达到峰值,而心率则在应激的演讲时即达到峰值并且快速回落。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情绪调节任务过程中的晚期正电位(the late positive potential, the LPP)能够显著预测社会心理应激的唾液皮质醇上升程度、恢复程度和恢复速率。并且在控制年龄、性别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变量之后,对恢复程度和恢复速率的预测依旧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调节活动的神经指标确实能够作为社会心理应激反应的有效预测指标。

产权排序1
会议录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41434]  
专题心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
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林俐,湛蕾,王晓宇,等. 情绪调节神经活动指标预测社会心理应激皮质醇反应和恢复[C]. 见: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2021-10-3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