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不同植被带生态恢复过程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 ——以黄土高原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徐红伟4,5; 吴阳3; 乔磊磊2; 李袁泽1; 薛萐2,5; 瞿晴1
刊名中国环境科学
出版日期2018
卷号38期号:6页码:2223-2232
关键词黄土高原 植被带 生态恢复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英文摘要

为分析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黄土高原从北到南不同纬度梯度分布的3 个典型植被类
型区域(草原带、森林草原带和森林带)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被类型和恢复年限下的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带
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影响显著,大于0.25mm 团聚体含量(WR 0.25 )、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E WMD )、水稳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E GMD )
和有机质含量(SOM)整体上均表现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不同植被带下不同恢复类型对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影响不一,森林草原带表
现为灌木>草地>乔木,森林带则表现为乔木>草地.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大,各种恢复类型WR 0.25 、E GMD 、SOM 整体呈逐渐增加趋势,团聚体结构破坏
率(PAD)和可蚀性因子(K)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分形维数(D)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表明,植被带对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恢复
年限,恢复类型与植被带和恢复年限具有较强的交互作用.本研究有利于加强对区域生态恢复过程机理的认识.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10183]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
4.中国科学院大学
5.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徐红伟,吴阳,乔磊磊,等. 不同植被带生态恢复过程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 ——以黄土高原为例[J].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6):2223-2232.
APA 徐红伟,吴阳,乔磊磊,李袁泽,薛萐,&瞿晴.(2018).不同植被带生态恢复过程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 ——以黄土高原为例.中国环境科学,38(6),2223-2232.
MLA 徐红伟,et al."不同植被带生态恢复过程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 ——以黄土高原为例".中国环境科学 38.6(2018):2223-223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