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微腔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模拟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张春玉; 徐海楠; 宋悦 |
刊名 | 发光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0-08-11 |
卷号 | 41期号:08页码:984-990 |
关键词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微腔 耦合微腔 光谱模拟 |
英文摘要 | 采用传输矩阵法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MOLED)和耦合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CMC)的电致发光光谱(EL)进行了模拟计算。OLED、MOLED和CMC的结构分别为glass/ITO(134 nm)/NPB(74 nm)/Alq_3(62 nm)/Al、glass/DBR/ITO(134 nm)/NPB(74 nm)/Alq_3(62 nm)/Al和glass/DBR_1/filler/DBR_2/ITO(134 nm)/NPB(74 nm)/Alq_3(62 nm)/Al。通过模拟计算发现:OLED光谱呈宽带发射,主峰峰值位于561 nm,肩峰峰值位于495 nm;MOLED光谱呈单峰窄带发射,峰值位于534 nm;CMC光谱呈双峰窄带发射,峰值分别位于520 nm和556 nm。MOLED光谱的色纯度最高;OLED与MOLED的光谱积分面积基本相同;CMC的光谱积分面积是OLED或MOLED的1.1倍,发光效率最高。结果表明,采用双耦合微腔结构可有效提高OLED的发光效率,改善发光的色纯度。 |
URL标识 | 查看原文 |
源URL | [http://ir.ciomp.ac.cn/handle/181722/64004]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吉林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春玉,徐海楠,宋悦. 不同微腔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模拟[J]. 发光学报,2020,41(08):984-990. |
APA | 张春玉,徐海楠,&宋悦.(2020).不同微腔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模拟.发光学报,41(08),984-990. |
MLA | 张春玉,et al."不同微腔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模拟".发光学报 41.08(2020):984-99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