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郭柯; 方精云; 王国宏; 唐志尧; 谢宗强; 沈泽昊; 王仁卿; 强胜; 梁存柱; 达良俊
刊名植物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20
卷号44期号:02页码:111-127
关键词植被分类 植被型 群系 群丛 群落外貌 群落生态特征 “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分类原则
ISSN号1005-264X
英文摘要为了推动《中国植被志》研编工作,该文回顾了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发展过程和主要阶段性成果,提出了作为《中国植被志》研编技术框架组成部分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对各植被型组及各植被型进行了简单定义和描述,并针对中国植被分类系统若干问题,特别就中国植被分类系统总体框架、混交林的界定以及土壤在植被分类中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960年侯学煜在《中国的植被》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和系统,1980年出版的《中国植被》制定了分类等级和划分依据等更加完善的系统,之后《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1:1 000 000植被图说明书》和《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以及很多省区的植被专著对该系统进行过修订。2017年宋永昌在《植被生态学》中提出了一个分类等级单位调整的方案。本次提出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基本沿用《中国植被》的植被分类原则、分类单位及系统,采用"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分类原则,主要以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作为分类依据,包含三级主要分类单位,即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低级单位);在三个主要分类单位之上分别增加辅助单位植被型组、群系组和群丛组,在植被型和群系之下主要根据群落的生态差异和实际需要可再增加植被亚型或亚群系。修订方案包含了森林、灌丛、草本植被(草地)、荒漠、高山冻原与稀疏植被、沼泽与水生植被(湿地)、农业植被、城市植被和无植被地段9个植被型组,划分为48个植被型(含30个自然植被型、12个农业植被型、5个城市植被型和无植被地段)。自然植被中有23个植被型进一步划分出了81个植被亚型。
语种中文
资助机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5FY210200) ;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9FY202300)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9050402)~~
源URL[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22537]  
专题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3.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4.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5.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6.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7.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8.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郭柯,方精云,王国宏,等.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J]. 植物生态学报,2020,44(02):111-127.
APA 郭柯.,方精云.,王国宏.,唐志尧.,谢宗强.,...&于丹.(2020).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植物生态学报,44(02),111-127.
MLA 郭柯,et al."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植物生态学报 44.02(2020):111-12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