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等轴晶(粒)复相氧化锆陶瓷的形成机理及模型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陈岚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2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导师梁焕珍
关键词陶瓷 氧化错 复相 等轴晶 形成机理 成核 晶体长大 模型
学位专业化学工艺
中文摘要解决脆性材料的韧性问题是材料科技界多年的难题之一,通过改进材料组织结构来改善材料性能是一条有效途径。研究建立相关模型可对同类问题进行理论指导,并为材料的设计与剪裁提供依据。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选择Zr02一Fe203一A1203三元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实验、表征和计算获得相关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等轴晶复相氧化铅陶瓷的形成机理,由此推导建立相关模型。无定型前驱物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类似于高温熔体)。一定温度下,由于热涨.落,若干质点(原子,分子)随机地聚在一起形成晶核,这些晶核不稳定,随着热运动有一些消失(半径r小于临界核尺寸r_c),有一些稳定存在(r大于r_c)。随着体系温度降低,大于临界半径的晶核逐渐长大,直到在某个方向碰上其它的晶粒为止。足够数量的晶核在长大过程中相互抑制,并很快达到平衡,停止生长,得到细小、均匀、球形的等轴(各向同性)晶粒。这就是等轴晶复相氧化铅陶瓷形成机理的简化模型的归纳描述。推导出在成核阶段,晶核密度与体系及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式所示:ρ=4r~2_c.n~2.α.v.exp(4/3nr~2_cγxf+△E)/k/△T){(△T/2β_(up))+△τ在晶粒长大阶段,平均晶粒大小与体系及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式所示:r=(C_1+C_2.△T).1/β_(dn).△T~2在考虑了成核率与生长速率对晶粒大小影响的基础上,得出平均晶粒半径(r)与体系及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式所示:r=(D_1+K_2.△T).(exp((4/3πr~2_cγst/κ.△T))/(△T/2β_(up)+△τ)β_(dn)表明平均晶粒大小(△T)与过冷温度差(△T),烧结时间(△τ)),升温速率(β_(up))及冷却速率(β_(dn)等环境变量有关,同时也与体系的热力学性质等因素有关。该模型是在熔体一晶体生长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得到的,与本研究体系中的实验 结果很好符合。因此,可认为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模型。同时,还考察了体系组成及制备条件对等轴晶形成过程影响。结果表明,在ZrO_2 -A1_2O_3体系中加入Fe_2O_3能降低成核势垒(功)及晶化温度,可增加晶核数量,其中的A1_2O_3可抑制过度烧结,增加体系的耐火性。较高的烧结温度可促进晶核的形-成,同时一也可增加晶粒的粒径。较长的烧结时间可形成更多的晶核,且使扩散进行 得更充分,导致晶粒细化、均化。升温速率过快,则热震荡易引起传质效率的降低,’使后续的晶粒生长受到抑制。冷却速率快则晶粒生长的时间短,得到的晶粒粒度就细小。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9-16
页码108
源URL[http://ir.ipe.ac.cn/handle/122111/1323]  
专题过程工程研究所_研究所(批量导入)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岚. 等轴晶(粒)复相氧化锆陶瓷的形成机理及模型研究[D].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0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过程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