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黄河站生态环境考察与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何剑锋; 李承森; 姚轶锋; 彭方; 王能飞; 金海燕; 张芳; 马玉欣; 张庆华; 那广水 |
刊名 | 极地研究
![]() |
出版日期 | 2018 |
卷号 | 30期号:03页码:251-267 |
关键词 | 北极 黄河站 生态 环境 研究进展 |
ISSN号 | 1007-7073 |
DOI | 10.13679/j.jdyj.20160048 |
英文摘要 | 北极黄河站位于北极斯瓦尔巴群岛新奥尔松地区,是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监测与研究的理想之地。我国自2004年建站以来,开展了系统的王湾海域生态断面和陆地植被样方的长期监测与研究,同时开展了环境污染和鸟类种群变迁等方面的考察与研究。结果表明:冰川退缩迹地上的物种更替明显,而范氏藓等可很好地反映该地区同时期的气温变化;从北极黄河站周边区域的海底沉积物、土壤、湖沉积物和冰川冰碛中分离获得了3个北极新属和21个北极新种,并发现了部分活性菌株;王湾海域微型浮游生物存在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其表层水存在潜在氮限制;微藻对温度有较好的适应性,具有通过自身调节来适应北极环境变化的能力;苔原植物对重金属具富集能力,大气传输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来源的最主要途径;鸟类方面,在距今9 400年海鸟就已在该地区生活繁衍,种群数量存在明显波动并在距今7 650年左右达到最大。未来应坚持监测断面和样方的长期监测,进一步掌握生物群落的变化趋势;融合我国在该地区的大气、冰川、样方和海洋监测,开展大气-冰雪-陆地-海洋相互作用研究,聚焦科学问题并形成我国在该地区的研究特色。 |
语种 | 中文 |
资助机构 | 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价专项(CHINARE2016-02-01,CHINARE2016-03-0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6168)资助 |
源URL | [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22971] ![]() |
专题 | 植物研究所_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中心_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中心_学位论文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4.上海海洋大学 5.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6.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7.武汉大学 8.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9.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何剑锋,李承森,姚轶锋,等. 北极黄河站生态环境考察与研究进展[J]. 极地研究,2018,30(03):251-267. |
APA | 何剑锋.,李承森.,姚轶锋.,彭方.,王能飞.,...&贾楠.(2018).北极黄河站生态环境考察与研究进展.极地研究,30(03),251-267. |
MLA | 何剑锋,et al."北极黄河站生态环境考察与研究进展".极地研究 30.03(2018):251-26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