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固持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张超; 闫瑞瑞; 梁庆伟; 娜日苏; 李彤; 杨秀芳; 包玉海; 辛晓平 |
刊名 | 草业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1 |
卷号 | 30期号:04页码:90-98 |
关键词 | 利用方式 草地土壤理化性质 碳、氮固持能力 阿鲁科尔沁旗 |
ISSN号 | 1004-5759 |
英文摘要 | 为探究退化的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在土壤理化性质,碳、氮变化以及固碳效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本研究通过野外取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阿鲁科尔沁旗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天然草地、放牧人工草地以及刈割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区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容重、土壤微生物含量以及土壤养分的测定。通过NDVI值代表3种类型草地的生长状况,整体上看,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的生长状况为:刈割人工草地>放牧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土壤含水量在0~20 cm从高到低为:放牧人工草地>刈割人工草地>天然草地,且差异均表现为显著(P刈割人工草地>天然草地,且在0~10 cm放牧人工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为(28.45±8.30)mg·kg~(-1),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和刈割人工草地(P放牧人工草地>刈割人工草地,在10~30 cm放牧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的土壤碳、氮贮量均显著高于刈割人工草地(P<0.05),放牧人工草地表现为碳、氮固持,而刈割人工草地均表现为碳、氮流失,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天然草地和刈割人工草地的碳、氮贮量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人工草地的建立以及对草地实施播种、灌溉等合理的人为干预将有效地提高土壤质量和草地生长状况,并且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的碳、氮固持能力。 |
语种 | 中文 |
资助机构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E0104500) ;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34)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610132019040) ; 蒙古国退化草地遥感监测与修复技术应用示范(2017YFE0109100)资助 |
源URL | [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22569] ![]() |
专题 |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3.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 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5.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超,闫瑞瑞,梁庆伟,等. 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固持研究[J]. 草业学报,2021,30(04):90-98. |
APA | 张超.,闫瑞瑞.,梁庆伟.,娜日苏.,李彤.,...&辛晓平.(2021).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固持研究.草业学报,30(04),90-98. |
MLA | 张超,et al."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固持研究".草业学报 30.04(2021):90-9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