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分子模块设计研究成果与展望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薛勇彪; 韩斌; 种康![]() ![]() |
刊名 | 中国科学院院刊
![]() |
出版日期 | 2018 |
卷号 | 33期号:09页码:900-908 |
关键词 | 水稻 禾谷类作物 复杂性状 分子模块 分子模块设计育种 |
ISSN号 | 1000-3045 |
DOI | 10.16418/j.issn.1000-3045.2018.09.002 |
英文摘要 | 我国已有8 000年以上的禾谷类作物栽培历史,相关的育种知识对全球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90年代我国作为发起国之一,参与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相继完成了粳稻第4号染色体的测序和籼稻"93-11"基因组精细图谱,并在科技部"973"项目水稻功能基因组的支持下,水稻重要农艺性状解析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以水稻为抓手,通过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等复杂性状的分子模块解析,探索建立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体系,以带动小麦、大豆、鱼类等动植物复杂性状的解析和设计育种技术发展。经过近5年努力,建立了水稻种质资源库和基因组数据库,获得了一批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分子模块,在水稻高产优质协同改良、感受与抵御低温、广谱持久抗病与产量平衡、氮高效利用、高产性状杂种优势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得到实验验证。相关成果入选2015年和2017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2016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入选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发挥了中国科学院在水稻等作物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引领作用。 |
语种 | 中文 |
资助机构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08000000) |
源URL | [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23111] ![]() |
专题 | 中科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薛勇彪,韩斌,种康,等. 水稻分子模块设计研究成果与展望[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09):900-908. |
APA | 薛勇彪.,韩斌.,种康.,王台.,何祖华.,...&李明.(2018).水稻分子模块设计研究成果与展望.中国科学院院刊,33(09),900-908. |
MLA | 薛勇彪,et al."水稻分子模块设计研究成果与展望".中国科学院院刊 33.09(2018):900-90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