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人工油松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 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汪宗飞2,3; 郑粉莉1,3
刊名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18
卷号38期号:19页码:6870-6880
关键词生态化学计量 油松 不同林龄 叶片 枯落物 土壤
英文摘要

分析人工植被重建背景下,森林植物、枯落物与土壤的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
养分循环规律和系统稳定机制。以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的 3 个林龄(10、25 a 和 40 a)的人工油松林为对象,通过测定油松林叶
片、枯落物和土壤的碳(C)、氮(N)、磷(P)含量,研究人工油松林不同林龄叶片、枯落物和土壤的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林龄油松叶片 C、N 、P 含量分别为 538.85—560.54 g/kg、9.00—10.47 g/kg 和 1.04—1.13 g/kg。在 3 个林龄油松林中,除叶
片 C 含量外,叶片 N 、P 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P<0.05);枯落物层以及土壤层的 C、N、P 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枯落物
层含量大于土壤层。随着林龄的增加,叶片 C ∶N 比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N ∶P 和 C ∶P 比呈显著增加趋势,而枯落物层 C ∶
N、C ∶P 和 N ∶P 比无显著差异。同时,随着林龄的增加,除 10—20 cm 土层的 C ∶N 比外,土壤的 C ∶N 比在 0—10 cm 土层和C ∶P
和 N ∶P 比在 0—10 和 10—20 cm 皆呈显著增加趋势。研究区油松林叶片 N ∶P 比平均值为 9.13,低于 14,表明油松林生长主要
受氮的限制。土壤的 N 含量与叶片和枯落物层的 N 含量、以及三者间 N ∶P 比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充分体现了油松林植
物、枯落物与土壤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黄土高原脆弱生态区的生态功能恢复与植被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10263]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汪宗飞,郑粉莉. 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人工油松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 特征[J]. 生态学报,2018,38(19):6870-6880.
APA 汪宗飞,&郑粉莉.(2018).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人工油松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 特征.生态学报,38(19),6870-6880.
MLA 汪宗飞,et al."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人工油松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 特征".生态学报 38.19(2018):6870-688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