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白雪娟3; 曾全超2; 安韶山1,3; 张海鑫2; 王宝荣2
|
刊名 | 应用生态学报
 |
出版日期 | 2018
|
卷号 | 29期号:8页码:2695-2704 |
关键词 | 黄土高原
土壤
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
蔗糖酶
脲酶
碱性磷酸酶
|
英文摘要 | 数十年来,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不仅遏制了当地的土壤流失,改
善了土壤质量,同时也减少了向黄河的输沙量.但是,区域森林物种和群落演替还远未得到充
分发展.子午岭林区及其高度发达的森林群落,作为先进的生态区,可以将实践经验和知识借
鉴到中国黄土高原的其他地区,有助于确定最有效的人工林树种,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生态
恢复.为了系统地了解典型的当地树种对土壤性质的潜在影响,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子午岭天
然次生林区生长状况较好的人工林(刺槐、油松和侧柏)为研究对象,并以子午岭林区顶极群
落辽东栎天然林为对照,这 4 种林型具有较一致的树龄(25 年)、立地条件等.采用传统方法测
定 4 种乔木林 0~20 cm 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和土壤微生
物生物量碳、氮.结果表明: 1)土壤蔗糖酶活性为 16.94~64.49 mg·g
-1
·24 h
-1
,脲酶活性为
0.15~0.26 mg·g
-1
·24 h
-1
,碱性磷酸酶为 0.65~1.23 mg·g
-1
·24 h
-1
,且侧柏土壤的 3 种酶
活性均显著高于刺槐和油松土壤.从3 种酶活性几何平均值来看,侧柏土壤酶活性甚至高于辽
东栎;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范围分别为 247.37 ~ 529.84 mg·kg
-1
、41.48 ~ 77.91
mg·kg
-1
,均为侧柏>油松>刺槐,且侧柏显著高于油松和刺槐.辽东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高
于侧柏,而微生物生物量氮低于侧柏,但差异均不显著;3)油松土壤溶解性碳、氮含量较高,甚
至高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说明油松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物是较微生物生物量更主要的
活性养分;4)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刺槐和油松
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5)主
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有机碳、全氮、碳磷比、氮磷比、脲
酶影响较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碳磷比、氮磷比和氮与磷呈负相关,土壤溶解性碳、氮
与碳氮比呈负相关.表明侧柏是较油松和刺槐更适用于南部森林带的造林树种.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10246]  |
专题 | 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白雪娟,曾全超,安韶山,等. 子午岭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J]. 应用生态学报,2018,29(8):2695-2704.
|
APA |
白雪娟,曾全超,安韶山,张海鑫,&王宝荣.(2018).子午岭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应用生态学报,29(8),2695-2704.
|
MLA |
白雪娟,et al."子午岭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应用生态学报 29.8(2018):2695-2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