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GEE数据平台的北洛河流域1970-2019年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邹亚东3; 何亮3; 张晓萍2,3; 马宝有1; 王浩嘉3
刊名水土保持通报
出版日期2021
卷号41期号:6页码:209-219
关键词时空变化 动态度 转移方向 土地利用程度 北洛河流域
英文摘要

[目的]探究北洛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为该区土地资源优化、环境质量改善和水
沙生态要素变化分析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 GEE 平台整理和处理北洛河流域 1970 — 2019 年间 6
期遥感影像数据,从时间变化、动态度、转移方向和空间分布等角度分析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对其驱
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研究时段内,北洛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数量结构从
2000 年前的 1:1. 1:0. 6 变化到 2000 年后的 1:2. 7:0. 7 。 1970 — 2019 年研究区耕地、草地和水域的减少
率分别为 16. 6% , 6. 7% 和 0. 1% ,林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率为 19. 9% 和 1. 3% 。流域耕地和草地斑块趋
于分散且简单化,林地斑块趋于聚集和复杂化。土地利用转移主要以耕地转林地、耕地转建设用地和草地
转林地为主。流域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先增后减, 2000 — 2010 年间达最大。流域中,上游丘陵沟壑区土地
利用结构变化最为显著,其次为中游的甘泉、宜君、华池、合水等县。[结论]国家政策的演变、社会经济发
展和人口增长决定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和程度,自然因素为长期辅助影响因素。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10399]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延安市黄龙国有林管理局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土保持研究所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干旱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邹亚东,何亮,张晓萍,等. 基于GEE数据平台的北洛河流域1970-2019年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J]. 水土保持通报,2021,41(6):209-219.
APA 邹亚东,何亮,张晓萍,马宝有,&王浩嘉.(2021).基于GEE数据平台的北洛河流域1970-2019年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水土保持通报,41(6),209-219.
MLA 邹亚东,et al."基于GEE数据平台的北洛河流域1970-2019年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水土保持通报 41.6(2021):209-21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