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国家公园植物采集史及模式标本名录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谢丹; 王玉琴; 张小霜; 吴玉; 杨敬元; 张代贵 |
刊名 | 生物多样性
![]() |
出版日期 | 2019 |
卷号 | 27期号:2页码:211-218 |
关键词 | 分类学 湖北 模式标本 新种 标本馆 |
ISSN号 | 1005-0094 |
英文摘要 | 本文基于标本及文献数据对神农架国家公园高等植物标本采集史进行简要概述。该地区有着近140年的标本采集历史,最早对神农架地区进行植物标本采集的是爱尔兰植物学家Augustine Henry。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标本馆(HIB)收藏了采自该地区的21,402份标本,居首位;其次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16,483份、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CCAU)1,851份。标本采集年份主要集中在1956–1959、1976–1981、1985–1987三个时间段,其中以1976年采集数量为最多。标本采集月份主要集中在4–11月,8月采集量最大。不同植物的标本数量两极分化严重,标本量多的如桦叶荚蒾(Viburnum betulifolium),高达295份,然而有612种植物的标本量仅1份,约2/3的植物标本量少于10份。因而,在今后的采集工作中我们应该将重心置于标本数量不足的物种和类群,而标本数量过剩的类群则应减少或停止采集;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应尽可能全覆盖,突出对高海拔、峡谷、石壁、无人区等特殊生境的调查。采集时间上应该注重春、冬二季。此外,我们对该地区的维管植物模式标本进行了考证,编制了《神农架国家公园维管植物模式标本名录》。该地区共有维管植物模式标本39种2变种3变型,隶属24科34属。对神农架国家公园维管植物模式标本的整理为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要求及进一步开展神农架遗产的管理与保护提供了依据。 |
语种 | 中文 |
资助机构 | 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专项(2018ACA132) ; 神农架金丝猴保育生物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性课题基金(2018SNJ0009) ; 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植物子平台项目(2005DKA21401) |
源URL | [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23334] ![]() |
专题 | 植物研究所_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中心_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中心_学位论文 |
作者单位 | 1.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 2.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4.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5.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6.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谢丹,王玉琴,张小霜,等. 神农架国家公园植物采集史及模式标本名录[J]. 生物多样性,2019,27(2):211-218. |
APA | 谢丹,王玉琴,张小霜,吴玉,杨敬元,&张代贵.(2019).神农架国家公园植物采集史及模式标本名录.生物多样性,27(2),211-218. |
MLA | 谢丹,et al."神农架国家公园植物采集史及模式标本名录".生物多样性 27.2(2019):211-21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