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作”模式的生态效益及其在生态农场应用的经济效益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赵建设; 杨巧云; 谢凯权; 吴超; 蒋高明![]() |
刊名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
出版日期 | 2019 |
卷号 | 21期号:11页码:149-156 |
关键词 | 稻鸭共作 农药 产量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
ISSN号 | 1008-0864 |
DOI | 10.13304/j.nykjdb.2018.0733 |
英文摘要 | 为进一步明确生态农场"稻鸭共作"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稻鸭共作"技术的完善以及在生态农场中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结合前人研究分析了"稻鸭共作"的生态效益,从生态农场实际生产的角度,综合分析了"稻鸭共作"系统与普通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农药、化肥、人工、管理等投入,并分析了生态农场"稻鸭共作"生产的发展前景。结果表明:虽然"稻鸭共作"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有机肥、人工以及生物农药,同时"稻鸭共作"使得水稻有效穗数减少,导致稻米产量降低,在不考虑有机认证费用的前提下,生态农/kg,远远高于市场上常规生产的稻米,但停止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土壤和空气环境都得到了改善,生产的大米没有农药残留,易通过有机认证成为有机大米,可获得净收益76 000元/hm2,远高于常规生产获得的净收益(27 595元/hm2)。 |
语种 | 中文 |
资助机构 |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6YFC050708,2017YFC1700701) ;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SZD-EW-Z-012-2) ; 河南省郑州市有机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70009C2064) |
源URL | [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23188] ![]() |
专题 |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 2.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4.河南中远有机农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5.河南苑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赵建设,杨巧云,谢凯权,等. “稻鸭共作”模式的生态效益及其在生态农场应用的经济效益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21(11):149-156. |
APA | 赵建设.,杨巧云.,谢凯权.,吴超.,蒋高明.,...&郭立月.(2019).“稻鸭共作”模式的生态效益及其在生态农场应用的经济效益分析.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1(11),149-156. |
MLA | 赵建设,et al."“稻鸭共作”模式的生态效益及其在生态农场应用的经济效益分析".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1.11(2019):149-15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