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糖在土壤中的来源与分布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刘程竹; 贾娟; 戴国华; 马田; 冯晓娟![]() |
刊名 | 植物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9 |
卷号 | 43期号:4页码:284-295 |
关键词 | 土壤 中性糖 来源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
ISSN号 | 1005-264X |
英文摘要 | 糖类(即碳水化合物)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生物化学降解形成不同结构的单糖。土壤中的中性单糖也叫中性糖,主要包括木糖、核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和鼠李糖。其中,植物来源的糖主要为五碳糖,如木糖和阿拉伯糖;微生物来源的糖主要包括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鼠李糖等六碳糖。研究中常利用六碳糖和五碳糖的比例指示微生物和植物对土壤有机碳的相对贡献。中性糖是微生物重要的碳源和能量来源,在团聚体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文整合了近30年土壤中性糖的研究进展,对比了提取中性糖的常用方法,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土壤组分中中性糖的含量、来源和周转特征,综述了影响中性糖含量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中性糖在耕地土壤中的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均显著低于针叶林、阔叶林、草地和灌丛4种土地利用类型。(半乳糖+甘露糖)/(阿拉伯糖+木糖)(GM/AX)在不同土地利用间差异不显著,而(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RF/AX)则表明草地土壤中的微生物来源的中性糖含量高于针叶林和耕地。不同密度的土壤组分中,轻质组分中中性糖的含量比重质组分高,重质组分中微生物来源的中性糖较多;就不同粒径(或团聚体)而言,黏粒(或微团聚体)中微生物来源的中性糖含量更丰富。有关影响土壤中性糖含量和分布的因素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人为活动(如耕种和放牧等),而有关温度、降水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的研究较少。 |
语种 | 中文 |
资助机构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5CB9542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3067和41422304) ; 中国科学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151111KYSB20160014)~~ |
源URL | [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23405] ![]() |
专题 |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程竹,贾娟,戴国华,等. 中性糖在土壤中的来源与分布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2019,43(4):284-295. |
APA | 刘程竹,贾娟,戴国华,马田,&冯晓娟.(2019).中性糖在土壤中的来源与分布特征.植物生态学报,43(4),284-295. |
MLA | 刘程竹,et al."中性糖在土壤中的来源与分布特征".植物生态学报 43.4(2019):284-29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