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脯氨酸合成相关同源基因的进化和差异表达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王翠平; 华学军; 林彬; 刘爱华 |
刊名 | 作物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7 |
卷号 | 43期号:10页码:1480-1488 |
关键词 | 甘蓝型油菜 脯氨酸合成 多倍化 偏向性表达 亚功能化 |
ISSN号 | 0496-3490 |
英文摘要 | 以异源四倍体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及其二倍体祖先白菜(B.rapa)和甘蓝(B.oleracea)为对象,研究了脯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P5CS和OAT的进化命运以及各自不同祖先来源的同源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中P5CS基因和OAT基因和其二倍体祖先的相对应基因高度同源;进化上,和二倍体亲本相比甘蓝型油菜P5CS2基因发生了1个拷贝的丢失,而OAT基因没有基因丢失现象;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中来自二倍体亲本白菜和甘蓝的P5CS2和OAT同源基因在所有检测器官中均表达,没有发生基因沉默;但是它们可能发生了亚功能化,不同祖先来源的2个P5CS2同源基因存在较弱的偏向性表达,不同器官的同源基因表达模式稍有不同;而OAT基因明显偏向于表达来自于甘蓝祖先的同源基因,OAT的2个同源基因的不同器官表达模式基本一致;盐胁迫处理后,来自于甘蓝的BnaC.P5CS1.d表达量显著高于来自于白菜的Bna A.P5CS1.a,表明盐处理条件下甘蓝型油菜偏向性表达BnaC.P5CS1.d。甘蓝型油菜的脯氨酸合成基因Bna A.P5CS1.a、BnaC.P5CS1.d及Bna A.P5CS2.a、BnaC.P5CS2.c的盐诱导表达模式均基本保持了亲本来源基因的特征。以上结果表明,与二倍体祖先相比,甘蓝型油菜中脯氨酸合成基因序列和表达模式均存在高度保守性,这可能说明了脯氨酸积累在进化上对植物的有利性。 |
语种 | 中文 |
资助机构 |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Z16215)资助~~ |
源URL | [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23729] ![]() |
专题 | 中科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Department of Plant Science,University of Manitoba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4.宁夏林业研究院种苗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翠平,华学军,林彬,等. 甘蓝型油菜脯氨酸合成相关同源基因的进化和差异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2017,43(10):1480-1488. |
APA | 王翠平,华学军,林彬,&刘爱华.(2017).甘蓝型油菜脯氨酸合成相关同源基因的进化和差异表达分析.作物学报,43(10),1480-1488. |
MLA | 王翠平,et al."甘蓝型油菜脯氨酸合成相关同源基因的进化和差异表达分析".作物学报 43.10(2017):1480-148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