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区生物礁演化模式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刘扬![]() |
刊名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
出版日期 | 2012 |
期号 | 1页码:43-50 |
关键词 | 生物礁 相对海平面变化 演化模式 东沙隆起 |
中文摘要 |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出现了有利于生物礁生长发育的环境。东沙隆起在中新世时期属于浅海环境,远离物源区,温度、盐度和水深适宜生物礁的生长和发育。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测井、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并与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对比,认为东沙隆起发育大量规模不等的生物礁,且其发育演化与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和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可以对应起来。相对海平面的旋回性变化和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结合,使得研究区生物礁具有较好的孔渗性,可以成为有潜力的油气储层。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3-09-27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2550] ![]() |
专题 | 海洋研究所_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扬. 南海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区生物礁演化模式[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2(1):43-50. |
APA | 刘扬.(2012).南海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区生物礁演化模式.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43-50. |
MLA | 刘扬."南海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区生物礁演化模式".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2012):43-5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