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第四纪西菲律宾海和东阿拉伯海沉积有机质成因及其碳循环意义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张骞月
答辩日期2022-06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导师徐兆凯
关键词西菲律宾海 东阿拉伯海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碳循环 冰期-间冰期旋回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英文摘要

本文以西菲律宾海中依托国际海洋全球变化计划(IMAGES)所采集到的MD06-3052站位和东阿拉伯海中基于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所获取的U1456站位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其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进行了测试,再结合上述站位已发表的相关数据如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生物硅含量、质量堆积速率以及粘土矿物、常/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等开展了综合研究,由此来重建了第四纪轨道时间尺度上东亚-南亚季风区海洋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定量源-汇过程,并探讨了不同来源有机碳在海底中埋藏演化的影响因素,进而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区域的陆表风化和剥蚀及深海有机碳埋藏过程及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意义。

156 ka以来西菲律宾海中MD06-3052站位的δ13Corg值在-27.44-18.59之间波动,其平均值为-22.21,且呈现出冰期相对偏负而间冰期相对偏正的变化特征。所研究有机质的具体来源包括海洋生物和陆地C3植物,在冰期和间冰期阶段分别以陆源(平均约为67%)和海源(平均约为83%)有机质的贡献为主。陆源有机碳含量和质量堆积速率的变化趋势与总有机碳相应指标间非常一致,均具有冰期高而间冰期低的特征,表明研究区冰期阶段总有机碳通量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海平面下降所引起的大陆架出露及其上松散硅酸盐沉积物的强物理剥蚀作用。

700 ka以来东阿拉伯海中U1456站位δ13Corg值的变化范围为-23.74-18.08,其平均值为-20.31,并具有一定的冰期-间冰期旋回特征。该有机质来源包括海洋生物(23-52%)和陆地上C3植物(21.5-68.5%)及C4植物(12-49%)的混合。冰期阶段陆源有机碳和海源有机碳的质量堆积速率均较高,这与喜马拉雅地区冰川扩张和印度夏季风减弱有关。C3C4植物贡献比例的变化也表现出冰期-间冰期旋回的特征。其中C4植物在冰期时贡献比例增大的原因是季风降水减少所导致的喜马拉雅地区的干旱气候,从而更适宜于C4植被的生长。

结合研究区内其他岩芯的相关记录可知:冰期阶段热带西太平洋出露大陆架上硅酸盐沉积物的再次风化剥蚀作用及与其伴随的海底有机碳埋藏是当时全球碳循环中的一个重要且普遍的过程;此外,喜马拉雅山脉的强陆表物理剥蚀作用所引起的其周围边缘海中有机碳埋藏量的增多也在当时全球的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综上可见,印-太暖池周边陆表的上述风化剥蚀作用及与之相关的海底有机碳埋藏过程对第四纪冰期时的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的贡献,进而对当时大气中CO2浓度的降低及全球变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语种中文
目次

1 引言 1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5

1.2.1 冰期-间冰期中的碳循环 5

1.2.2 有机质来源 7

2 区域地质概况 11

2.1 西菲律宾海地质概况 11

2.1.1 西菲律宾海地质背景 11

2.1.2 西菲律宾海气候特征 13

2.1.3 西菲律宾海水文特征 14

2.2 阿拉伯海地质概况 16

2.2.1 阿拉伯海地质背景 16

2.2.2 阿拉伯海气候特征 18

2.2.3 阿拉伯海水文特征 19

3 研究材料与方法 22

3.1 研究材料 22

3.1.1 MD06-3052岩芯 23

3.1.2 IODP U1456岩芯 24

3.2 研究方法 27

3.2.1 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分析 27

3.2.2 有机碳来源贡献比例计算 28

3.2.3 质量堆积速率计算 29

4 156 ka以来西菲律宾海有机质来源及其控制因素 30

4.1 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 30

4.2 有机质来源 31

4.3 控制因素 34

4.4 碳循环效应 36

5 700 ka以来东阿拉伯海有机质来源及其控制因素 39

5.1 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 39

5.2 有机质来源 40

5.3 控制因素 43

5.4 碳循环效应 51

6 结论与展望 55

参考文献 57

致谢 71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3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8358]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骞月. 第四纪西菲律宾海和东阿拉伯海沉积有机质成因及其碳循环意义[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