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仿生机器鱼高速游动机理与水空跨介质运动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陈迪
答辩日期2022-05-16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导师谭民 ; 喻俊志
关键词仿生机器鱼,动力学建模,高速游动机理,水空跨介质运动,滑翔运动优化
学位名称工学博士
学位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英文摘要

水空跨介质航行器兼具水下潜行、空中飞行以及双向介质跨越等多种运动模式,突破了传统单介质无人系统作业限制,有效增强了其多环境适应能力,一直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其中,水空介质跨越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自然界中的水鸟、鱼类等为了觅食或避敌,进化出了优异的跨域运动能力,为研究跨介质航行器推进机理、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提供了仿生范例。生物鱼类,尤其是飞鱼,具备高速、高机动的水下运动能力和卓越的水空跨域运动能力。因此,本文以实现游得更快跃得更高功能更强为目标,围绕仿鱼摆尾式水下高速推进机理、水空跨域运动控制以及跨介质航行器设计等方面开展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一、针对柔性关节仿生机器鱼,提出了一种刚柔耦合的动力学建模方法,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水下仿鱼柔性波动推进机制。首先,受鱼类柔性尾柄结构启发,提出了面向多关节仿生机器鱼的柔性被动关节设计方案。其次,基于Lagrange方法和流体动力学理论,提出了面向刚柔耦合机器鱼的建模方法,并采用融合数据驱动特性的参数辨识理论,解决了复杂外形结构下水动力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实验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探究了多关节机器鱼运动控制参数与柔性关节刚度对水下推进性能的影响,验证了柔性推进机制对提升机器鱼运动性能的有效性。

二、针对仿鱼高速游动问题,提出了基于高频摆动和柔性机制的仿生机器鱼系统设计方案,实现了其无缆线、爆发式的水下高速游动。首先,遵循小型化、轻量化准则,设计了胸鳍机构、高功率密度驱动系统、高效传动机构以及柔性尾关节等关键模块,搭建了机械系统和软硬件系统,完成了机器鱼样机的研制。其次,基于搭建的实验测试平台,完成了样机性能测试,实现了3.8倍体长每秒(Body Length Per SecondBL/s)的高速游动和439°/s的高机动俯仰运动,表明了柔性关节在高频驱动下对推进性能提升的有效性。最后,基于动力学模型探究了刚、柔关节下尾鳍推进力与速度、攻角等关键参量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阐释了仿生机器鱼的高速游动机理,为高性能水下仿生推进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针对仿鱼摆尾式跨介质运动,分别提出了机器鱼跨介质运动控制策略和推进性能优化方案。首先,通过简化流体动力学分析,构建了机器鱼竖直跃水运动模型,分析了速度、体长等关键参数对跨介质运动性能的影响。其次,提出了面向仿生机器鱼的自主跨介质运动控制策略,实现了仿鱼摆尾式竖直跃水运动,完成了跨介质仿生机器鱼设计的关键技术验证。再次,进一步开展了机器鱼驱动系统和结构参数的改进设计,研发了第二代仿生机器鱼样机。最后,实验探究了关节刚度在高频摆动下对机器鱼推进性能的影响,实现了机器鱼7.1 BL/s的游动速度和0.23 m的水空跨域高度。

四、以飞鱼为仿生对象,提出了一种具有变结构胸鳍的跨介质仿生机器飞鱼系统设计方案及其空中滑翔运动优化方法。首先,受启发于飞鱼翼鳍的双介质航行兼容性结构,提出了一种变结构胸鳍设计方案,通过整合爆发式水下仿鱼推进系统,完成了跨介质机器飞鱼游飞一体化设计与样机研制,实现了“鱼跃–展翼”式水空跨域运动。其次,针对基于可变结构胸鳍的滑翔运动,采用牛顿–欧拉建模方法和升阻力模型,构建了仿生机器飞鱼滑翔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其出水速度和出射角等关键参数对滑翔运动性能的影响。最后,构建了滑翔运动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滑翔距离优化控制策略,实现了基于变结构胸鳍的滑翔距离提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探究了机器鱼柔性波动推进和高速游动机制,并搭建了样机,实现了机器鱼高速游动;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水空跨介质运动控制与性能优化研究,验证了仿鱼水空跨域运动可行性,实现了跨域高度提升;最后,为拓展机器鱼应用范围,研制出基于变结构胸鳍的跨介质机器飞鱼,完成了飞鱼式跨域运动的实验验证和基于模型仿真的滑翔性能优化控制。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高性能水下仿生机器人与水空跨介质航行器的系统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语种中文
页码136
源URL[http://ir.ia.ac.cn/handle/173211/48770]  
专题毕业生_博士学位论文
自动化研究所_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_先进机器人控制团队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迪. 仿生机器鱼高速游动机理与水空跨介质运动研究[D].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202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自动化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