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河北围场早中新世藓类化石的植物地理学意义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郭彩清; 李亚; 吴鹏程; 姚建新
刊名地质通报
出版日期2016
卷号35期号:12页码:1976-1984
关键词河北围场 早中新世 藓类植物化石 地史分布
ISSN号1671-2552
英文摘要对河北省围场地区广发永剖面藓类植物薄网藓Leptodictyum riparium、似叶镰刀藓Drepanocladus trichophyllus和多姿柳叶藓Amblystegium varium的古地理及其对应的现代植物地理分布研究显示,这些植物最早出现于早中新世的围场地区,可能起源于该时期的古北大陆,东亚为起源中心。之后向东通过白令陆桥扩散到北美,向西沿欧亚大陆扩散至欧洲西部,至全新世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全新世后,薄网藓与多姿柳叶藓进一步向南扩散,分别由北美及亚洲东部扩散到南美洲及澳大利亚地区,逐步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毛叶镰刀藓则在更新世就已形成与现代相近的分布格局。该研究确立了3种藓类植物的地理起源、地史分布及迁移路线。
语种中文
资助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4026701、DD2016012、DD20160345) ;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编号:2015FY31010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402023、41472030) ;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J1510)
源URL[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24800]  
专题植物研究所_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中心_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中心_学位论文
作者单位1.系统与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国土资源部地层与古生物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郭彩清,李亚,吴鹏程,等. 河北围场早中新世藓类化石的植物地理学意义[J]. 地质通报,2016,35(12):1976-1984.
APA 郭彩清,李亚,吴鹏程,&姚建新.(2016).河北围场早中新世藓类化石的植物地理学意义.地质通报,35(12),1976-1984.
MLA 郭彩清,et al."河北围场早中新世藓类化石的植物地理学意义".地质通报 35.12(2016):1976-198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