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内蒙古典型草原凋落物分解对不同草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单玉梅; 温超; 杨勇; 陈迪马; 白永飞; 陈海军; 王明玖
刊名生态环境学报
出版日期2016
卷号25期号:03页码:377-384
关键词草地利用方式 放牧 割草 凋落物 放牧强度 碳和氮
ISSN号1674-5906
DOI10.16258/j.cnki.1674-5906.2016.03.003
英文摘要以2005年设置的中德放牧控制试验为平台,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失重率及其碳氮损失率在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和放牧强度下的变化规律。草地利用方式包括:传统放牧、传统割草和放牧、割草轮换利用(混合利用)。放牧强度包括7个:0、1.5、3.0、4.5、6.0、7.5、9.0 sheep·hm~(-2)。结果表明:传统放牧和混合利用方式下,放牧都不同程度地加速了群落凋落物的分解和失重。在传统放牧平地系统中,放牧强度为7.5 sheep·hm~(-2)小区群落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失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区,分别高出45.0%和40.0%;在混合利用平地系统中,放牧强度为6.0 sheep·hm~(-2)小区群落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显著高于对照区,高出35.0%;在混合利用坡地系统中,放牧强度为9.0 sheep·hm~(-2)小区群落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失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区,分别高出82.4%和62.0%。群落凋落物碳损失率和氮损失率在传统放牧系统中,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而在混合利用系统中,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但是总体表现为,增加放牧强度会加速群落凋落物中碳氮的释放。高放牧强度下,群落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失重率和碳损失率差异显著,表现为:混合利用>传统割草>传统放牧,这一试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放牧优化假说。
语种中文
资助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0351) ; 内蒙古科技创新引导奖励基金计划项目(20140701) ;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MS0318) ;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MS3084)
源URL[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24837]  
专题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2.内蒙古自治区生物技术研究院
3.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察规划院
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5.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业研究中心
6.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单玉梅,温超,杨勇,等. 内蒙古典型草原凋落物分解对不同草地利用方式的响应[J]. 生态环境学报,2016,25(03):377-384.
APA 单玉梅.,温超.,杨勇.,陈迪马.,白永飞.,...&王明玖.(2016).内蒙古典型草原凋落物分解对不同草地利用方式的响应.生态环境学报,25(03),377-384.
MLA 单玉梅,et al."内蒙古典型草原凋落物分解对不同草地利用方式的响应".生态环境学报 25.03(2016):377-38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