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功能区划可利用土地资源指标项及其算法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徐勇![]() ![]() ![]() |
发表日期 | 2010 |
出处 | 地理研究
![]() |
关键词 | 主体功能区划 可利用土地资源 指标项 算法 |
英文摘要 | 测算和评价可利用土地资源(即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是开展主体功能区划的关键基础工作之一。在重点阐述主体功能区划可利用土地资源指标项涵义、功能、重要因素参数选择以及算法和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地形高程图(DEM)、2000年TM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图、县级行政区划图和国土部门土地利用变更数据,测算和评价了2005年我国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可用于建设用地的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约28.54×104km2,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01%;全国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为0.34亩/人,其空间分布的基本特点是高值区相对集中于东北、华北北部、西北以及黄河中游地区,低值区成片集中于青藏高原和中、东部人口密集地区。 |
URL标识 | 查看原文 |
期 | 7页:1223-1232 |
语种 | 中文 |
ISSN号 | 1000-0585 |
源URL | [http://159.226.115.200/handle/311030/13599] ![]() |
专题 | 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_城市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徐勇,汤青,樊杰,等. 主体功能区划可利用土地资源指标项及其算法. 201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