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耀变体光学光变和准周期性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洪禅伟
答辩日期2018-07-01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白金明
关键词活动星系核 耀变体 喷流 光变 准周期
学位专业天体物理
其他题名Optical Variability and 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 from Blazar
英文摘要耀变体是一类特殊的活动星系核(AGN),大幅、快速、具有不同时标的多波段光变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由于目前观测的限制,还不能对其中心的核区进行分辨,而光变可以作为很好的探针对其中心核区进行研究。通过对光变的研究,可以对喷流的形成机制、活动星系核的内部结构、高能伽马射线的起源、超大质量双黑洞等问题进行研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活动星系核的观测和理论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关于活动星系核的光变和光变相关的物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本学位论文通过对一个著名的耀变体S5 0716+714进行长期的光学监测,进而对其微光变、周期性光变、色指数/谱指数变化等内容进行研究。为了研究S5 0716+714在爆发期间的光学多波段特性,2012年1月到2月期间,我们对目标源进行了为期13天的连续光学多波段观测,每天晚上观测时间跨度大于5小时,观测时间分辨率很高(< 6 分钟)。研究主要结果为:目标源表现出很剧烈的短时标及日内时标光变,其中7个晚上存在多波段微光变,微光变幅度范围从12.8% 到33.22%;总的星等值变化为△B = 1m.24,△V = 1m.42, △R = 1m.3及△I = 1m.23;各波段间的相关性很好,但没有发现时延;微光变时标范围为77.76分钟到192.96分钟;大多数晚上的颜色变化呈变亮变蓝的趋势,对于短时标光变存在变亮变蓝的趋势;不同晚上的能谱指数呈顺时针环状。喷流内的激波模型及沿螺旋路径的激波传播能很好的解释光变及能谱指数变化。为了获得耀变体存在准周期性振荡的证据,我们对蝎虎天体S5 0716+714从2005年到2012年间的光学多波段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目标源在2010年3月19 日的I 波段存在类似的准周期性振荡的特点。通过ZDCF方法、Lomb-Scargle方法、REDFIT 方法及正玄曲线拟合方法对准周期性振荡分析得到其振荡周期为50分钟,该结果的显著性水平为99%。吸积盘的光变可以很好的解释观测到的QPO现象。
学科主题天文学 ; 星系与宇宙学
语种中文
页码131
源URL[http://ir.ynao.ac.cn/handle/114a53/25413]  
专题云南天文台_丽江天文观测站(南方基地)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洪禅伟. 耀变体光学光变和准周期性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云南天文台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