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铅渣炼铜:清代郴桂矿厂铅铜共生矿冶炼技术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周文丽3; 罗胜强2; 莫林恒4; 陈建立1
刊名自然科学史研究
出版日期2021
卷号40期号:02页码:135-148
ISSN号1000-0224
关键词清代 郴桂矿厂 铅渣炼铜 铅铜共生矿冶炼技术
英文摘要郴桂矿厂是清代湖南最重要的铜、铅、锌等币材原料产地。该矿厂使用一种先炼铅、再炼铜的铅铜共生矿冶炼技术,史料中称其为"铅渣炼铜"。2016年,桂阳桐木岭遗址发现了多金属冶炼遗迹、遗物,为复原郴桂矿厂铅渣炼铜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文章通过对铅渣炼铜的史料记载、桐木岭炼铅遗存以及炼铅炉渣的研究,判断郴桂矿厂采用的技术是:先用铁还原法在竖炉中炼铅,将冶炼得到的冰铜和铅分离开,最后用冰铜炼铜。该技术不同于其他铜铅共生矿冶炼技术,是铁还原法炼铅、冰铜炼铜两种技术的结合,为清代郴桂矿厂特有,在冶金史上系首次发现。这种技术产生的原因,是郴桂矿厂铜矿资源少,但又要尽可能满足宝南局铸钱对铜料的需求。
资助机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桂阳桐木岭矿冶遗址考古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BKG026)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十三五”规划重大突破方向项目子课题“中国古代坩埚冶炼技术研究”(项目编号:E029012301)
源URL[http://ir.ihns.ac.cn/handle/311051/7313]  
专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期刊编辑部_自然科学史研究(1982-)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2.郴州市博物馆;
3.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4.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文丽,罗胜强,莫林恒,等. 铅渣炼铜:清代郴桂矿厂铅铜共生矿冶炼技术[J]. 自然科学史研究,2021,40(02):135-148.
APA 周文丽,罗胜强,莫林恒,&陈建立.(2021).铅渣炼铜:清代郴桂矿厂铅铜共生矿冶炼技术.自然科学史研究,40(02),135-148.
MLA 周文丽,et al."铅渣炼铜:清代郴桂矿厂铅铜共生矿冶炼技术".自然科学史研究 40.02(2021):135-14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