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延安时期科技社团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王新
答辩日期2012-05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张藜
关键词延安时期 科技社团 国防科学社 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学位专业科学、技术与社会
其他题名The stud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eties In Yan'an Period
英文摘要本文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科技社团为考察对象,探讨这个时期科技社团这样一种组织形态是如何的趋近于成熟,并且卓有成效地推进根据地内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从侧面展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根据地重建时重视完整的社会建制。延安时期科技社团的涌现,是基于当时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短暂时期,中共在其领导的根据地内开始有意识的进行了一些科学技术的实践活动,这其中就包括了组建一批科技社团。不论中共出于何种目的,这些科技社团均在科学研究、科技教育以及科学普及方面切实做了很多工作,对解放区内经济的发展、民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作为延安时期中共领导下的科技社团在根据地兴起的个例,国防科学社既没有章程,对组织宗旨和会员的资格、责任、义务、权利均未有明确规定;又无正规的组织体系,没有规律的社团活动,也没有自己的出版物,具体所做的只是一些扫盲性质的工作,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社团。因此,以国防科学社为代表的科技社团这一组织形态在边区的出现,其意义只是在于开创了一种在落后民众中从事科技启蒙活动的组织模式,是科技工作者在当时边区落后的经济、文化基础上和在意识形态主导下对科技社团这一组织形式的一次最初的探索和尝试。而两年后成立的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已经明显开始出现了成熟化的趋向。研究会有着相对健全的组织,除总会外还下设各专业学会以及地方分会。在组织机构上,研究会具有自己的章程、宣言,也有自己的出版物,并出现了会员制度以及年会制度;下设各学会也均制定了自己的章程,在定名、宗旨、任务、会员的入会资格、组织、经费来源、会费、选举等方面作了规定。尽管这些内容多是模仿国民党统治区内科技社团的形式,但至少开始走向了成熟化的发展道路。历经三年的自然科学研究会,团结和集训了一大批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工作者,指导和示范了中共领导下科技社团的组织模式,对于后来的科技社团的影响一直都是深远而又微妙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科技社团是一项有着强大目的性的政府有意识的主导行为,这是中共在其领导的根据地内追求完整的社会建制的一个微观建设。而这种建设的意义是重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它在生产建设和对民众的科技启蒙方面以及其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不论是从当时还是现在来看,都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同时,这段特殊时期的科技工作经历,为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后准备了一批科技领导干部,而且还摸索建立了“有中共特色”的科技体制。
语种中文
页码87
源URL[http://ir.ihns.ac.cn/handle/311051/9378]  
专题研究生_学位论文_硕士论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新. 延安时期科技社团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