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王应睐与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的建立(1950-1958年)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杨小华
答辩日期2015-05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王扬宗 ; 熊卫民
关键词王应睐 中国科学院 生理生化研究所 生物化学研究所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学位专业科学史
其他题名Wang Yinglai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英文摘要王应睐是中国现代生物化学事业的领军人物。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的生化组自1950年起不断发展壮大,1958年独立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他为我国生物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章主要以王应睐在生化所的筹备和建立的过程中所起到了什么作用为问题展开讨论,并且试图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中国科学发展的特征。引言部分,论述了选题理由和意义;从关于王应睐的研究、关于生化所的研究和王应睐自身的文章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研究的现状;介绍了论文立足于档案和访谈的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结构框架。第一章主要介绍王应睐的生平,着重论述王应睐自身的科研经历和留学经历。王应睐在剑桥大学的学习和工作为其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培养了国际化的视野。第二章考察王应睐对生化所三个阶段的计划和对全国生化事业的展望。王应睐始终以国际化的视野对生物化学事业进行规划,为生化组乃至全国生化发展指明了符合学科发展趋势的道路。第三章主要介绍王应睐为配合规划的实施积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的工作。通过引进优秀的生化专家、积极培养所内外人才,王应睐使得生化组很快就形成了一支极具研究能力的科研团队。第四章主要考察了生化所独立建所的过程。在第二、三章中提到的王应睐工作的基础上,生化所具备了独立建所的实力。同时,生化所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生物化学事业的发展。本文对生化所建所后遭遇的大跃进事件进行了分析,表明这一事件使得王应睐不得不做出妥协,更改原本的规划。这反映出了那一特殊年代科学家的无奈。结语中,文章认为在生理生化所这个平台上,王应睐最大的贡献就是给生化所乃至中国早期的生化事业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引进了国际化的人才,在方方面面都薄弱的情况下,指定了正确的方向,并尽可能为他们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从而为生物化学在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语种中文
页码58
源URL[http://ir.ihns.ac.cn/handle/311051/9412]  
专题研究生_学位论文_硕士论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小华. 王应睐与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的建立(1950-1958年)[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