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抗战时期的綦江水道渠化工程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褚英杰
答辩日期2020-06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方一兵
关键词抗战时期 渠化工程 近代水利技术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学位专业技术史
其他题名Study on Channelization Engineering of Qijiang Waterway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英文摘要綦江水道渠化工程是抗日战争时期,导淮委员会为满足钢铁厂迁建委员会运输煤、铁矿需要,对重庆綦江河道实施的渠化工程,是近代史上第一次完成度较高的、服务于内河航运的、在每一处都有闸坝工程相结合的渠化工程。本文聚焦于该工程修建的1938-1945年这一段历史时期,全面挖掘工程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机构、人员、技术等方面的史料,还原工程史实。在此基础上,还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工业考古的方法,进一步对已有史料进行解读,包括对该工程所涉及的厂矿、各工务所、生产机构进行地理上的梳理,将现存结构及运行状态与原设计图纸进行比对,反推在当时的工程实施特点与渠化技术特点。綦江水道工程能够高效地完成,是建立在导淮委员会在工程之前对英国、美国、印度等世界各国的闸坝技术理论与经验进行引进的基础上,导淮工程中所培养的工程师与工务人员也在綦江水道工程中发挥较大作用。导淮委员会还与钢迁会、馥记营造厂等本土工矿企业合作,克服人员不足,地形险峻等困难,采用多种包商方式来应对时间紧迫,研发并制造战时的替代材料应对材料不足,保证了该工程在抗战时期的高效完成。在近代以及战争时期的双重时代背景下,该工程中所应用的技术及技术理论,是近代水利技术与传统水利技术相结合的结果,水利技术对当地工程教育与思维产生一定影响,对当地工商业环境起到了一定塑造作用,对中国内河航运进行渠化的趋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语种中文
页码83
源URL[http://ir.ihns.ac.cn/handle/311051/9437]  
专题研究生_学位论文_硕士论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褚英杰. 抗战时期的綦江水道渠化工程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