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视角下的跨国科技交流:案例研究和理论思考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刘柯含![]() |
答辩日期 | 2020-06 |
文献子类 | 硕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姚大志 |
关键词 | 女性主义科技史 跨国科技交流 性别视角 |
学位名称 | 理学硕士 |
学位专业 | 科学技术哲学 |
其他题名 | Transnational Histor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xchanges from a Gender Perspective: Case Studies and Theoretical Thinking |
英文摘要 | 性别视角下的跨国科技交流指向这样一些问题,即女性在跨国科技交流中做了哪些贡献?女性身份在跨国科技交流中表现出了哪些不可替代的作用等等。本文基于上述问题,以回溯相关理论的历史发展为线索,展开对西方女性主义科技史理论发展以及有关人员/个人的跨国交流两大研究背景的梳理工作。案例主要集中于20世纪后半叶,选取的三个案例聚焦于中国与北欧之间有女性参与的跨国科技交流。论从史出,希望可以通过性别视角分析从跨国科技史案例中提炼出一些具有普遍性、有意义的结论,反之推进女性主义科技史的理论思考。本文主要内容由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构成。理论研究包括正文第一章对相关理论背景的介绍和最后一章的理论反思。案例研究包括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文章第一章主要从选题背景、文献基础两方面做了简要介绍。文献基础由两部分组成,包括回顾了西方科技史学界对女性主义/性别的研究现状,时间跨度为1970-2018年。也包括考察人员或个人的跨国交流,并从国内女性的跨国科技活动研究出发,关注女性在跨国交流活动中的经历及其可能会遇到的性别问题。第二章至第四章是本文的案例研究部分。所选取三个案例的年代分别来自20世纪60、70、80年代中国-北欧科技交流史。案例研究以关注跨国科技交流中的女性人物为基础,主要内容是考察她们在不同年代下的跨国科技交流活动,理解跨国交流事件本身的历史意义,并尝试从女性身份、女性友谊、女性在家庭与科研中具备的双重身份维度,重新审视跨国科技交流的案例,从中发掘女性在其中的独特作用。最后,在第五章对上述三个案例的性别分析做理论提炼,并对理论层面的一些遗留问题做尝试思考。科技史中的性别视角研究和跨国科技交流仍有发展空间。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91 |
源URL | [http://ir.ihns.ac.cn/handle/311051/9438] ![]() |
专题 | 研究生_学位论文_硕士论文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柯含. 性别视角下的跨国科技交流:案例研究和理论思考[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