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遗传多样性及其永续利用(Ⅱ)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 作者 | 张国范 ; 张福绥 |
| 刊名 | 海洋科学
![]() |
| 出版日期 | 1993 |
| 期号 | 6页码:18-21 |
| 关键词 | 杂合度:6252 遗传多样性:4204 基因库:4089 贝类:3204 永续利用:2738 酶位点:1984 自然群体:1563 等位基因:965 有害基因:883 全同胞:801 |
| 中文摘要 | 2 遗传多样性的永续利用 贝类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利用贝类的基因库。对基因库的利用大体可分为两种形式:①当前基因库不加修饰的利用,即直接利用野生原型。目前世界各国贝类基因库的利用大多采用这种形式。②基因库经过修饰后的利用。这包括转基因、染色体工程、杂交及选择育种等。虽然这些方式在基因库的利用机制上有些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使野生型经济动物的目的性状得到改良,或为这种改良提供目的基因。这些基因库的利用方式的效果都直接与遗传多样性有关。 |
| 语种 | 中文 |
| 公开日期 | 2013-10-08 |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5354] ![]() |
| 专题 | 海洋研究所_海洋所2000年以前的中文产出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国范,张福绥. 贝类遗传多样性及其永续利用(Ⅱ)[J]. 海洋科学,1993(6):18-21. |
| APA | 张国范,&张福绥.(1993).贝类遗传多样性及其永续利用(Ⅱ).海洋科学(6),18-21. |
| MLA | 张国范,et al."贝类遗传多样性及其永续利用(Ⅱ)".海洋科学 .6(1993):18-2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