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芍药籽活性成分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张晨晨
答辩日期2019-06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导师陈纪军
关键词芍药籽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 降糖活性 质谱裂解途径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专业药物化学
英文摘要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会对人体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并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虽然临床上有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糖尿病药物,但体重增加、低血糖、胃肠道反应、代谢营养障碍、肝脏损伤、过敏反应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阻碍了其应用。因此,还需要多靶点、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糖尿病药物。随着糖尿病药理学的发展,出现了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PTP1B),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二肽基肽酶-4 (DPPIV),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SGLT-2) 和α-葡萄糖苷酶 (α-glucosidase) 等治疗靶标。特别是能够负性调节胰岛素和瘦素信号通路的PTP1B成为糖尿病治疗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报道了多种PTP1B抑制剂,涉及酚类、萜类、类固醇、生物碱、脂肪酸等,为寻找新型抗糖尿病药物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和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是芍药科两种药用植物,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抑郁、降血糖等多种药理活性。自2011年牡丹籽油成为新资源食品后,牡丹籽油及榨油后产生的籽粕成为人们的研究对象。前期研究表明牡丹籽具有潜在降血糖作用,芍药籽和牡丹籽化学成分类似,为了揭示芍药籽的降血糖作用及活性物质基础,利用活性导向与LC-MS的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柱层析,从芍药籽活性流分分离鉴定31个化合物,其中19个二苯乙烯类化合物 (1~19),6个蒎烷型单萜苷 (20~25) 和6个其它类化合物 (26~31)。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是芍药籽的特征成分,本研究首次发现1个新的二苯乙烯四聚体 (1) 和1个新的二苯乙烯三聚体与木犀草素的聚合物 (2),其余二苯乙烯类化合物鉴定为2个二苯乙烯单体 (3, 4)、5个二聚体 (5~9)、10个三聚体 (10~19)。活性研究表明大部分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对PTP1B和α-糖苷酶显示较好的抑制活性,特别是化合物1、11和16对PTP1B的IC50分别为27.23、27.81和53.93 μM,对α-糖苷酶的IC50分别为13.57、14.39和10.82 μM。化合物11和16为芍药籽的主要成分,含量分别为2.3%和1.5%。化合物6和7在500 μM时对DPP4的抑制率为55.35% 和61.26%。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芍药籽的降糖活性物质基础。本文采用高分辨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ESI-IT-TOF-MSn) 对2个二苯乙烯二聚体和2个三聚体进行了质谱裂解规律研究,发现二苯乙烯寡聚体可特征性地连续丢失PhOH,或者交替丢失PhOH和Ph(OH)2。Carasiphenol A 由于七元环的存在,逆迪尔斯-阿尔德裂解 (RDA) 成为其主要裂解方式。本研究为从复杂的天然混合物中快速表征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提供了依据。
源URL[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74055]  
专题昆明植物研究所_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晨晨. 芍药籽活性成分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01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